ICEJ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消息分享

ICEJ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消息分享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法之家迎接新居民

ICEJ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是充滿歡樂的生活場所與事工,最近我們歡迎了新居民加琳娜.沃洛申(Galina Voloshin)的加入。

1936年,加琳娜出生於基輔附近的一個猶太小村莊「烏紹米爾」(Ushomir)。1941年六月,烏克蘭的戰爭爆發,加琳娜的父親被徵召入伍,他們全家只收到他寫的一封信,在信中加琳娜的父親敦促她的母親照顧好自己與孩子們。

加琳娜的母親是當地共產黨的一名書記人員,且認識該地區所有的共產黨黨員,所以她必須離開當地。準備出發時,加琳娜和她的妹妹以及祖母一起坐在一輛敞篷馬車上等待她們的母親。當時四周迴盪著令人害怕的警報聲和狗嚎聲,使她對狗產生了終生的恐懼。

他們一家人逃到了史達林格勒(Stalingrad)地區,那裡的夏天非常炎熱。加琳娜回憶起自己曾問母親:「如果我們把皮膚脫掉,會像現在一樣熱還是比較涼快?」

加琳娜一家在史達林格勒住了幾個月,期間她的祖母和妹妹相繼去世。

戰爭當時,每個人都認為德國人不會攻打到史達林格勒,但德國人在1942年包圍了這座城市。面對這樣的情況,加琳娜和她母親不得不再次撤離,最後他們搭乘火車逃離這地區。

當時有人好心地給了加琳娜的母親一壺番茄汁,使得她能餵飽加琳娜和車廂裡的其他幾名乘客。逃亡途中,空襲聲數度響起,迫使火車停下來,而車上的乘客紛紛躲進樹林裡。

最終,他們於八月底抵達烏拉(Ural),那時的天氣變得非常寒冷。加琳娜和她的母親不得不住在一個舊馬廄裡,她記得那裡有很多老鼠,讓她感到十分害怕!

之後,加琳娜的母親在一所學校工作,她和她的學生們一起種植了一個菜園,使得他們有食物可以吃,而這也拯救了他們的生命。平時加琳娜會在床上裹著毯子取暖,等待她的母親下班回來。

戰後,加琳娜和她的母親回到烏克蘭,而加琳娜也開始就學。她最終讀到大學畢業,最終成為一名工程師,並在該領域工作直至退休。

在那些年裡,反猶主義仍然盛行其中。加琳娜曾編輯了一本關於戰爭的書,但在印刷時,由於她的猶太姓氏,使得這本書在發行時沒有提及她。

1997年,61歲的加琳娜與80歲的母親一起回歸以色列,她除了照顧年邁的母親,還自願協助其他來自蘇聯的猶太移民,而加琳娜也因著無私的貢獻獲得了許多表揚她的證書。

六月時,加琳娜搬進了ICEJ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她很高興能來到這裡居住。

「當我第一次來到海法之家裡的餐廳時,立時受到其他居民和工作人員的熱烈歡迎。這裡的每個人都十分友善,我馬上就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加琳娜分享道。

難以置信的重逢使大屠殺倖存者感動的淚流滿面

近日,海法之家一場特別的拜訪,為95歲的居民莎拉.扎米爾(Sarah Zamir)帶來了期待已久的重逢,接下來要向您分享的是一個關於善良、生存和不太可能成真的重逢故事。

莎拉出生時原名為伊爾莎.伯姆(Ilse Böhm),她在西利西亞(Silesia)弗羅次瓦夫(Breslau)附近的一個猶太宗教家庭長大。1939年,莎拉一家人為逃離納粹政權而前往比利時,以冀望能過上更安全的生活,然而比利時不久後也開始對猶太人進行驅逐行動。莎拉的家人被送往集中營,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但14歲的莎拉被一對來自安特衛普(Antwerp)的善良天主教夫婦藏匿起來。

他們不僅是好人。」莎拉回憶道。「他們如同天使一樣。」

莎拉所經歷這令人難以置信的重逢要歸功於查理.奈特(Charlie Knight),他是一名研究1930和1940年代的德國猶太難民的英國歷史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查理在檔案裡發現1939年至1940年的信件,而這些信件是莎拉的父親恩斯特.伯姆(Ernst Böhm)和他的表弟來回寄送的。在這些明信片中,查理發現了一張恩斯特的女兒伊爾莎寫所寫的明信片,但最初對她的其他消息並不清楚,進一步的研究後,發現她(伊爾莎)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並移民到以色列,而現在被命名為莎拉.扎米爾。

某天,查理在ICEJ德國分部在社群媒體上所發布的影片中看見了莎拉,他立刻聯繫ICEJ。很快地,查理與莎拉就在海法之家會面,當時莎拉向查理詳細講述了關於她的救命恩人的故事。透過莎拉所提供的信息,使查理進行了新的研究,而最終他找到了拯救莎拉生命的天主教夫婦。

這對天主教夫婦的曾孫文斯(Vince)從他的祖父那裡聽說了伊爾莎的經歷,當時他的祖父與伊爾莎同齡,和她一起住在他父母(即那對天主教夫婦)的家裡。隨著年齡的增長,文斯的祖父曾提及伊爾莎,也希望她能夠健康長壽,在聽說莎拉(伊爾莎)在海法之家的事後,文斯決定來以色列見她!

聽聞這件事後,莎拉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的孫女也出席了這場重逢時刻,她說:「能夠見到拯救我的祖母的人,我感動的難以表達,也倍感榮幸。」

「我們當時都十分感動。」文斯回憶道。「我們見到彼此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哭,但後來一切就變得越來越自在。當我們繼續聊天時,彷彿我們已經認識了很久。」

文斯和莎拉約定要寫信給對方,他會寄來她小時候藏身的房子的照片,過往莎拉曾在那躲過數百萬猶太人不幸的命運。這是場十分感動人心的重逢,證明憐憫戰勝了恐懼。

德國學生為倖存者服務深感榮幸

漢娜是一名就讀特拉維夫大學的德國交換生,讀書之餘,她有一些空閒時間,於是決定在ICEJ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做六週的志工,她覺得能為海法之家居民服務是極大的榮幸。

「每當我想起大屠殺時,我的心都會感受到一股極深的悲傷與無力的感覺,特別是德國在這當中扮演如此可怕的角色,因此能在海法之家做志工是我心中一直想完成的願望之一。」漢娜說。

漢娜第一次從她的祖母(她是ICEJ的支持者)聽說了海法之家,於是決定在這裡進行為期六週的交流計畫。

「每當我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如黑白電影的畫面。」她解釋道。「了解歷史並不容易,我只能用想像的方式來猜想當時的人們所經歷的事。正如列王紀上8:39所說『惟有神知道世人的心(他們所遭遇的痛苦)。』」

「然而當我親自與海法之家的居民相處,聊天中有說有笑,使得歷史成為人我眼前的人的『名字』和『現實』。在海法之家,居民們對我的愛與接納讓我學習到了謙遜。」

「當我在這裡服務大屠殺倖存者時,我反而從他們身上得到了許多的關愛。他們邀請我到他們家,和我分享他們的故事,並像祖父母一樣的與我聊天。我看見神對祂子民的憐憫,也看見神對我憐憫和恩典。神深深了解每一顆心和每一段經歷,祂也關心每一個人所經歷的事,無論大事小事,皆是如此。」

 

 

為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奉獻

 

文章來源:ICEJ 尤迪特.塞茨(Yudit Setz)莎伊.德羅爾(Shay Dror)
文章日期:ICEJ 9-10月專文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

羅馬書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以賽亞書12:2
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祂,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

 

 

禱告方向
親愛的主,感謝祢是使人有盼望的神,也感謝祢讓過去遭遇大屠殺的這些倖存者,得以在海法之家享受平安與喜樂的晚年生活,懇求神繼續安慰與醫治他們的心,讓他們每天都能領受從祢而來的愛,也求神感動更多基督徒支持海法之家,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icej.taiwan@icej.org.tw,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

 


 

認識台灣ICEJ

社團法人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簡稱 台灣ICEJ),是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 全球第一個華人分部,於2012年正式在台灣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其前身為台灣辦事處,於2004年起致力於連結華人眾教會,並分享以色列異象,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祝福以色列; 每年以奉獻支持關懷猶太人的回歸及慈惠事工、並帶領華人團體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且每週傳遞以色列當地時事現況及代禱消息給眾教會。更多認識我們或希望收到每週消息,請來信。

E-mail:icej.taiwan@icej.org.tw

官網:http://icej.org.tw

 

Line@:台灣ICEJ

 

 

FB:ICEJ Taiwan 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