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猶太人回歸日—神的信實從會幕到聖殿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5/04/02
準備跨越約旦河
猶太人回歸日(Aliyah阿利亞日)的歷史與意義
每年的尼散月10日都會紀念以色列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跨越約旦河的「阿利亞日」(Aliyah),今年這一天落在4月8日。「阿利亞日」是為了紀念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當年,以色列人攜帶著會幕(神在西奈山具體指示摩西建造可移動的聖所)進入應許之地。這座會幕伴隨他們完成征服和定居的旅程。
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的敬拜地點
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後,會幕首先被安置在吉甲。他們在這裡更新了與神的盟約,並在耶利哥平原上守逾越節。這第一個地點代表他們在神所應許之地最初的屬靈據點。
會幕指向耶穌基督,祂是最終體現會幕意義的那一位。約翰福音1:14記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原文的「住」意為「支搭帳幕」),正如會幕是神同住於以色列人中的地方,耶穌基督則是神同在的具體顯現,住在所有信祂的人之中。
隨著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的擴展,他們將會幕遷至示羅,一座成為以色列人屬靈中心長達三百多年的山城。會幕停留在示羅近四百年,幾乎涵蓋了士師時期。而在以色列敬拜中最神聖之物「約櫃」則存放在會幕最神聖的至聖所內。
示羅的會幕。
先知耶利米曾提到示羅,稱其為神「起初立名的地方」(耶利米書 7:12),顯示出它在以色列屬靈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在這數百年內,示羅才是以色列的敬拜中心,而非後來的耶路撒冷。
會幕的深層意義
出埃及記所描述的會幕,不僅是以色列人歷史中的一件文物或僅僅是一個敬拜場所,它更是一個深遠的象徵,代表著神對人類救贖的計劃,並顯示祂最終的心意,不論在肉身上還是靈性上,都要將祂的子民聚集在祂的同在之中。
會幕不僅是神在以色列人曠野旅程中的臨時居所,也預示著未來流散者的歸回、神永恆國度的建立,以及祂透過耶穌基督成就的救贖計劃。
動盪時期:士師時代
在示羅的會幕時期與士師時期的動蕩不安相對應。這是一個屬靈動盪的時代,以色列人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循環,在忠信與背道之間擺盪。儘管如此,神仍然與祂的百姓同在,這成為祂持守盟約的見證。
年幼的撒母耳在示羅會幕中事奉,每天清晨打開外院的門。在他的時代,原先的幔幕牆可能已被石牆取代,使這座建築變得更為穩固,但仍保留了其最初原有的設計。
神的管教與持續的同在
約櫃在示羅的時間於撒母耳事奉的期間結束。當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爭戰節節敗退時,他們將約櫃抬出,視其為確保勝利的聖物。但結果卻是災難性的敗北,約櫃也被非利士人擄走。
七個月後,非利士人因約櫃給他們帶來的災禍而將它歸還,但約櫃卻再也沒有回到示羅。詩篇78:60記載:「他離棄示羅的帳幕。」示羅最終遭到敵人摧毀。這痛苦的歷史提醒我們,若偏離神的道路,即使是神的同在也不能保證我們免受後果。
然而,即使在管教之中,神並未拋棄祂的百姓。會幕先是遷往挪伯,後來又遷至基遍,而約櫃則暫時安放在基列耶琳的亞比拿達家中,長達二十年之久。
當大衛建立耶路撒冷為首都時,他帶著極大的喜樂將約櫃迎至錫安山,並把它安置於一座特殊的帳棚內。然而,這卻帶來了暫時的屬靈分裂:約櫃在耶路撒冷,而古老的會幕與祭壇仍然在基遍。以色列人在兩個地方敬拜。
這樣的分裂讓大衛感到不安,因此他希望為約櫃建造一座永久的居所,不再是布幔與皮革的帳棚,而是以香柏木與石頭建造的華美聖殿。然而,神透過先知拿單告知大衛,他作為戰士,不能建殿,但神應許他的兒子將完成此工。
儘管大衛無法親自動工,他仍然積極預備,聚集了大量金、銀、銅與木材,並組織利未人與祭司分工服事。他為他的兒子預備了一切,以實現建造神的聖殿的願景。
聖殿的興建與神的榮耀
所羅門登基後,帶來了以色列前所未有的和平與繁榮。在他登基的第四年開始在摩利亞山上建造聖殿,這一天距離以色列人出埃及正好480年。聖殿歷時七年完工,這座宏偉的建築拔地而起,延續了會幕的設計,但規模卻是加倍。
聖殿的獻殿恰逢住棚節時期,對應著這座永久性殿宇連結於其前身(移動式會幕)。所羅門召集所有以色列人—長老、支派首領與全體百姓。祭司古老的會幕與所有聖器皿從基遍運至耶路撒冷,利未人則將約櫃從錫安山的臨時居所抬出。
當約櫃進入聖殿,祭司們退下時,神的榮耀如雲彩充滿了整個殿堂,祭司們無法持續侍立。神透過拿單所應許的話語成就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必建造我的殿和院宇。」
會幕中的約櫃
今日「猶太人回歸日」的信息
當我們迎接2025年的「猶太人回歸日」(Aliyah Day)時,這段從吉甲到耶路撒冷的古老旅程,向我們揭示了神對以色列堅定不移的信實。第一次的「回歸」(Aliyah),在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的旅程,開啟了一個延續至今的模式。如在西奈山上,神曾向摩西所應許的。
正如古代以色列曾面臨挑戰、挫折,甚至因悖逆而失去產業,現代以色列同樣經歷了一條艱難的道路。現代以色列復國,以及來自世界四方的猶太人不斷歸回,正映照了這段古老的旅程,一個民族正回歸到神所應許他們的產業上。
在這個歷史敘事中,最令人震撼的是神那份不因人的失敗而動搖的信實。在會幕時期,以色列人屢次遠離忠實的敬拜;在士師時期,聖經記載:「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師記 17:6)。甚至在獻上宏偉的聖殿之時,未來以色列人背信的陰影已悄然籠罩出現。
然而,神仍然信守祂的約定。這就是恩典,那白白賜予、毫無保留的愛,貫穿了猶太人幾千年的歷史。正如當初的恩典讓以色列人穿越約旦河,這同樣的恩典如今也正促成猶太人的回歸。
現今的「猶太人回歸」(Aliyah)並不只是政治現象,更是古老預言的應驗。「我必從各國收取你們,從列邦聚集你們,引導你們歸回本地。」(以西結書36:24)當我們今日支持「回歸」,我們便是在參與這場橫跨千年的神聖復興計劃。
神的計畫始終未曾改變。無論是古代以色列的失敗,還是現今的挑戰,都未能撼動祂對祂子民的應許。從可移動的會幕,到輝煌的聖殿,再到今日的猶太人回歸,一切都是由同一位信實的神掌管著以色列的故事。
作為熱愛以色列的基督徒,我們在這歷史進程中看見自己的呼召,即與猶太人民並肩同行,支持他們繼續在這趟回歸之旅。正如會幕之旅最終停駐在充滿神榮耀的聖殿之中,我們也滿懷盼望,期待先知所應許的完全復興得以實現。
今年的「猶太人回歸日」,願我們再次被提醒:我們所事奉的神,世世代代信守祂的應許,祂的恩典超越人的失敗,祂對以色列的計劃至今仍然堅定不移,正如約書亞當年踏入約旦河的那一刻。祈盼我們繼續支持、代禱,並與以色列同行,見證他們在我們這一世代完成神聖的使命。
請點擊下方奉獻連結,為「衣索比亞猶太人回歸」奉獻
https://p.ecpay.com.tw/8DA7B
文章來源:ICEJ阿利亞事工部主任 霍華德.弗洛爾(Howard Flower)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方向
以西結書36:24
我必從各國收取你們,從列邦聚集你們,引導你們歸回本地。
約翰福音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禱告方向
親愛的主,我們稱頌祢的信實與慈愛,祢是昨日今日永不改變的神。從會幕到聖殿,我們看見祢信實持守約定,聚集祢的子民回到祢所應許他們的這片土地。我們深信猶太民族不但是肉身回歸,在靈性也要回歸並接受為他們全然犧牲的彌賽亞—主耶穌基督;也要與列國的基督徒一同預備主的道路,直到大君王主耶穌榮耀地回到耶路撒冷。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icej.taiwan@icej.org.tw,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