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烏克蘭的大屠殺倖存者受海法之家的歡迎

來自烏克蘭的大屠殺倖存者受海法之家的歡迎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ICEJ位於海法(Haifa)的大屠殺倖存者之家迎接九名逃離烏克蘭戰爭的新居民,每個倖存者的故事都令人感到心碎。接著要向您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與近況更新。

新大樓迎來第一批住戶

因各項繁文縟節而拖延了一段時間,ICEJ海法之家新大樓的電梯終於裝好了,該大樓仍有一些建設工作需要進行,但一批來自烏克蘭的大屠殺倖存者已經搬進來了。

烏克蘭自冬季爆發戰爭,瑪雅(Maya)和阿納托利(Anatoly)幾十年間都沒有離開家園的計劃,但隨著烏俄間的戰鬥越來越接近且軍隊在他們家的周圍挖了壕溝,他們知道是時候離開了。當天晚上,一個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繫的組織通知他們要立即收拾行李,準備在隔天早上帶他們離開。

在通過許多路障到達哈爾科夫(Kharkiv)後,他們被送上一輛前往摩爾多瓦(Moldova)的巴士,在那裡他們的移民文件會在飛往以色列前處理好。他們的兒子已經住在海法,所以他們會到海法與他兒子一家團聚,之後很快的瑪雅與阿納托利成為ICEJ海法之家新公寓的第一批居民!

「我們感到被愛和被歡迎。」瑪雅重複的說著。「他們非常照顧我們,我們很高興來到這裡。」

另一位新居民是娜塔莉亞(Natalia),她的家人於二戰期間德國入侵烏克蘭時逃離敖德薩(Odessa),至今她仍然記得那持續不斷的恐懼感。戰後他們一家人回到敖德薩後,她的父親成為船長,在蘇聯統治時期,這是猶太人難得能勝任的職位,之後娜塔莉亞步入婚姻,但現在她已成為一名寡婦。

當俄羅斯第一次襲擊烏克蘭時,敖德薩港被視為主要攻擊目標,但娜塔莉亞從未想過要離開。「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都會留下來。」她說。但那在戰爭中持續的恐懼感又回來了,而且她家附近沒有防空洞可以躲藏,所以她決定逃到以色列。

娜塔莉亞淚流滿面的告訴我們,她覺得是她父親幫助她來到以色列,因為她父親也曾經歷艱難的生活,但總能找到讓家人安心的方法。她非常感謝在海法之家得到的照顧,但她補充道,在她這個年紀要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並不容易。

「我所有的朋友與我的一生都在烏克蘭。」娜塔莉亞吐露她的心聲。「我不確定我是否真的能接受以色列成為我新的家,我想順其自然吧。」

購買新家具的歡樂時光

雖然我們的居民需要身體和情感上的照顧,但他們也需要好的床和舒適的椅子讓他們躺臥與坐下。席拉(Shela)和莉娜(Lena)也是來自烏克蘭的新居民,當ICEJ團隊帶他們到當地的宜家(IKEA)購置一些新家具時,他們度過了非常開心的一天。

她們從未見過這麼大間的商店,使她們彷彿就像來到玩具店的孩子般十分雀躍,她們特別喜歡騎著電動推車逛著家具展示區。

與此同時,阿諾德(Arnold)不得不為他和他的身障者妻子阿拉(Allah)找到一個舒適的床墊,因為他的妻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待在床上。而我們的物理治療師辛查(Simcha)高興的向他展示如何在以色列商店試躺床墊。

為幫助倖存者而來的新員工

最近成為海法之家工作人員的譚雅(Tanja)確實非常適合這份工作。她在1999年從烏克蘭移民至以色列,說一口流利的烏克蘭語,也暸解移居以色列會面臨的挑戰。她正在幫助來自烏克蘭的倖存者完成移民申請資料並帶他們去看醫生。

「我認為我的任務是幫助他們處理重要和瑣碎的事。」譚雅說。「有時我只是坐在他們身旁聽他們說話,他們就不會感到孤單了。我希望他們能感覺這裡是他們的家,而且還有許多家人關心著他們。」

我們最近將艾拉(Ella)添加至基督徒志工團隊中。因為她的父母來自當時由蘇聯統治的不同國家,以致用她會說俄語和羅馬尼亞語,近年來她在以色列求學期間還學習了希伯來語。當她為她的下一步尋求神時,她申請成為我們海法團隊的助理護理師。事實證明艾拉很適合這份工作,接著她將負責幫助所有講俄語的新居民。

讓我們聽聽娜歐米的故事

娜歐米(Naomi)是海法之家其中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人員,她自己也是大屠殺倖存者的孩子,目前已經過了退休年齡,只能做兼職,但她總服務著海法之家的居民,從早上到中午,甚至晚上也是。

二戰後出生在波蘭(Poland)的娜歐米在高中時經歷了反猶主義,當時同學們稱她為「骯髒的猶太人」。十五歲時,娜歐米透過猶太青年運動前往以色列,隨著時間推移,她離異的父母和兄弟之後也都成為了阿利亞。

「我的父母親從小就教導我要獨立,不要讓任何事情阻礙我。」她說。這並不容易,因為她的祖父母都在大屠殺中喪生,但她的父母從未談論過關於大屠殺的遭遇。

「我父母從沒告訴我們任何關於他們所遭遇的事情。」她感嘆道。「只有在我已經結婚的時候,我找到一張我母親年輕時和一群漂亮女人的合照。當我問她們是誰時,她突然哭了起來。我母親說她們是奧斯威辛集中營的一群女孩,被納粹選來做特別不人道的虐待。

娜歐米的父親邁入老年,某天她發現了父親背上的大傷疤,她問父親這個傷疤從何來時,她父親不情願的告訴她是在基輔(Kyiv)惡名昭彰的娘子谷大屠殺(Babi Yar massacre)中倖存下來的傷口,納粹僅在一個週末中殺害超過三萬三千名猶太人,那時他背部中彈,跌入溝壑,溝壑裡佈滿其他屍體,納粹黨員設法把他活捉回來但沒有成功,他在戰爭後期都躲藏在森林裡。

「我試圖讓海法之家的居民們感受到愛,但同時他們也給了我愛。」娜歐米確信的說著。「對我而言,為他人付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沒有經歷過愛、溫暖和擁抱,所以我付出這些關心給我們的居民,而我也從他們身上得到了我一直渴望的愛。」

娜歐米還花很多時間教導她十個孫子關於大屠殺的事,並將他們帶到海法之家。她總結說道:「對我來說,讓他們了解過去所發生的事極為重要。過去幾代人所經歷與付出的代價,使我們擁有了在以色列的這一切。」

像娜歐米一樣,我們有讓人信服的理由來關懷這些大屠殺倖存者,並且何等有幸ICEJ仍有機會來幫助他們的生活,再次邀請您為ICEJ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提供一份慷慨的禮物。

 

為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奉獻

 

文章來源:ICEJ
文章日期:2022/08/29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

以賽亞書40:1
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

詩篇34:18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禱告
感謝神透過ICEJ海法之家來幫助與關懷照護大屠殺倖存者,願神賜下安慰在倖存者的心中,讓他們在晚年得以享受從神來的愛,並可以信主得著永生。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

 


 

認識台灣ICEJ

社團法人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簡稱 台灣ICEJ),是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 全球第一個華人分部,於2012年正式在台灣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其前身為台灣辦事處,於2004年起致力於連結華人眾教會,並分享以色列異象,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祝福以色列; 每年以奉獻支持關懷猶太人的回歸及慈惠事工、並帶領華人團體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且每週傳遞以色列當地時事現況及代禱消息給眾教會。更多認識我們或希望收到每週消息,請來信。

E-mail:[email protected]

官網:https://icej.org.tw

 

Line@:台灣ICEJ

 

 

FB:ICEJ Taiwan 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