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亞專題:回歸浪潮史(十)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4/05/24
2021年10月13日,來自印度「瑪拿西之子」(Bnei Menashe)社區的235名新移民抵達以色列。(照片提供:Laura Ben David, Shavei Israel)
「瑪拿西之子」回歸
重新連結失落的支派
「瑪拿西之子」(Bnei Menashe)是一個來自印度東北部的社群,他們聲稱自己是以色列失落的十支派之一的後裔,具體來說指的是瑪拿西支派(Manasseh)。他們的回歸在猶太移民以色列的故事中是非常獨特,且仍在持續的篇章。這場回歸運動歷時數十年,在以色列政府和致力於聚集各地猶太群體的猶太機構的支持下,已有三千多名「瑪拿西之子」來到以色列。
歷史背景
「瑪拿西之子」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聖經中的瑪拿西支派(Menashe),該支派是兩千七百多年前被亞述帝國流放的失落的十支派之一。儘管幾個世紀以來,他們在印度東北部和緬甸部分地區不斷遷徙,並與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但「瑪拿西之子」仍保留著不少口傳的傳統和宗教習俗,他們認為是這些傳統和宗教習俗將他們與古時的以色列文化聯繫在一起。
認可和回歸的過程
「瑪拿西之子」的回歸以色列之旅正式開始於20世紀末,當時他們聲稱自己有猶太血統,引起了以色列拉比權威公會和一些猶太機構的關注。2000年代,以色列首席拉比正式承認「瑪拿西之子」為「以色列後裔」,為他們正式歸依猶太教,以及根據以色列回歸法獲得回歸返資格鋪平了道路。
「瑪拿西之子」的回歸進程不僅包括後勤作業方面的挑戰,還涉及在印度的綜合教育計劃,旨在使「瑪拿西之子」重新融入主流猶太生活。這些課程涵蓋學習希伯來語、猶太律法、歷史和習俗,為「瑪拿西之子」順利過渡到以色列的生活做好準備。
融入以色列社會
抵達以色列後,「瑪拿西之子」定居在包括加利利和內蓋夫在內的全國各地,普遍受到當地社區的歡迎。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為他們在住宅、教育和就業等方面提供協助,以促進他們融入以色列社會生活。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瑪拿西之子」與許多移民群體一樣,仍面臨著文化適應和經濟穩定方面的挑戰。
文化和宗教的貢獻
「瑪拿西之子」的回歸豐富了以色列的文化和宗教。他們帶來獨特的傳統和堅定持守的猶太習俗,為他們祖先土地上的猶太民族多樣化,又添加了一筆色彩。他們的故事常被視為現代所應驗的聖經預言,即關乎流散者的聚集和以色列失落支派的重新統一。
持續的回歸與未來展望
「瑪拿西之子」的回歸仍在繼續,更多該社群成員表達對移民以色列的渴望。他們的旅程強調猶太人持續從散居地返回以色列的故事,也突顯將不同社群融入現代以色列的複雜性、挑戰和喜悅。
「瑪拿西之子」歸依猶太教和移民以色列的故事,證明了猶太人對身份的認同,以及猶太人民與以色列土地之間牢不可破的聯繫。它反映了21世紀「回歸」的多面性,而其特點是「古老的傳承」與「實現當代錫安主義」。
文章來源:ICEJ阿利亞事工部主任 霍華德.弗洛爾(Howard Flower)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
詩篇126:1-4
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
以賽亞書49:22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向列國舉手,向萬民豎立大旗;他們必將你的眾子懷中抱來,將你的眾女肩上扛來。
禱告方向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感謝祢透過ICEJ帶領、幫助這些四散各地的猶太人能夠有機會回歸以色列,也幫助了渴望回歸的「瑪拿西之子」猶太人中間,求主記念ICEJ的回歸融合事工,也祝福為猶太人回歸而獻上禱告與奉獻的台灣教會與弟兄姐妹。懇求主加添更多資源,幫助更多東方猶太人的回歸,來滿足天父的心,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