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彎月(Sivan):獻上自己當作活祭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5/06/06
這幅畫的主題是西奈山,猶太律法《妥拉》頒布的地方。紫羅蘭色象徵黎明,代表著生命走上正道,而這條道路藉由神的話顯明。
希伯來字母的前十個字是十誡的隱喻,穀物象徵豐收的開始,並連結到摩押女子路得的故事。
西彎月是猶太曆的第三個月。「西彎」這個詞源於巴比倫語,意指「豐收的時刻」,並僅在《希伯來聖經》(塔納赫,Tanakh)裡出現過一次,記載在以斯帖記8:9-11:
「三月,就是西彎月二十三日,將王的書記召來,按著末底改所吩咐的,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並猶大人的文字方言寫諭旨……諭旨中,王准各省各城的猶大人在一日之間,十二月,就是亞達月十三日,聚集保護性命。」
這是普珥節故事裡的快樂結局:哈曼滅絕猶太人的計畫被推翻,猶太人捍衛民族存亡的權利得到了認可。
在農業方面,西彎月也是收割以色列土地的月份,從大麥開始進入豐收的季節。隨著這個季節的開展,也標誌著人們開始奉獻初熟的果實,一路持續到住棚節,直到所有的農作物採集完成。
在歷史方面,十誡在猶太曆的第三個月被賜給以色列。這段故事記載在出埃及記19章1到6節: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奈的曠野。他們離了利非訂,來到西奈的曠野,就在那裡的山下安營。摩西到神那裡,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曉諭以色列人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做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做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這段經文可以被視為以色列存在的理由,也是神呼召亞伯拉罕的原因,為的是使他成為多國之父,偉大的以色列將從他而出。偉大的原因在於這是一個屬神的國度,要歸神做祭司的國度與聖潔的國民。神設立以色列作外邦人的光(參使徒行傳13:47),神將以色列分別為聖,向世界展示祂國度的模樣。
這絕非輕鬆的使命。正因如此,每當以色列偏離正道,神便會重重責罰他們。這是以色列一直被上帝稱為「產業」(segula,意指『peculiar treasure』)的原因,一個被分別出來的民族,與其他國家不同。以色列人經常受到誘惑,想成為其他民族的一部分,然而直到如今,神始終保留他們特別的一份。
聖經並未明確告訴我們十誡頒布的日子,我們只知道以色列人在月朔(Rosh Chodesh),即第三個月的第一天來到西奈山前,並在此做了好幾天的準備。猶太傳統認為,律法真正頒布的時間是在當月的第六日,即是後來人們記念的五旬節(Shavuot),亦與聖靈降臨節(Pentecost)的時間一致。五旬節是西彎月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如此看來,聖經所提的獻上初熟果子,因而有了更深一層涵義—被視作對摩西於西奈山上領受律法的歡慶。正統猶太人會在這個日子徹夜研讀《妥拉》,其他習俗還包含讀路得記,因為故事的時間點正發生在收割大麥的時刻。
我們必須明白,路得記是帶有強烈預言性質的書卷,描述有一日外邦人將與猶太人合為一體。路得是外邦女子,摩押族的女人,與猶太人八竿子打不著關聯。當她的婆婆拿俄米催促她回到自己的國家和國家所信仰的神時,路得這樣回答:
「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哪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哪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哪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於我!」(路得記1:16-17)
可以將這段話視為基督教錫安主義者的宣告:「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得說的話和五旬節期有密切關聯,絕非巧合下的脫口而出:正是在五旬節,外邦人接受以色列的神作他們的神,聖靈賜門徒力量,讓他們走向地極,傳揚福音的好消息。
五旬節是聖經裡的三大節日之一:逾越節(Pesach)、五旬節(Shavuot)、住棚節(Sukkot)。在基督教教會裡,人們會慶祝逾越節(Passover)與聖靈降臨節(Pentecost),這兩個節日被視為猶太教逾越節與五旬節預表的實現。猶太教逾越節與復活節的連結顯而易見—逾越節,耶穌,真正的神羔羊,流血換回我們的生命,如同出埃及所記載以羊血拯救以色列人免於死亡。然而,五旬節與聖靈降臨節的聯繫就不那麼明顯,為此,讓我們深入了解猶太傳統裡的五旬節,試著從中學習。
五旬節不像另外兩個猶太大節日(逾越節和住棚節)一樣在滿月時慶祝,換句話說,我們並不依賴天上月亮的變化來判斷何時該慶祝,而是從前一個節日—逾越節(Passover)來計算五旬節的節日。五旬節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七週」,在逾越節的七週後開始慶祝。因此,你需要數七週,即七個七天。為了不算錯日子,猶太人發展出數麥穗(俄梅珥omer)的傳統。七象徵圓滿,這個過程代表完成、實現、成熟與豐饒。從逾越節開始—種子被撒下,七週後,我們可以看見初熟的果實。
同樣地,基督教的五旬節—聖靈降臨節(Pentecost)也是在復活節後的第五十天慶祝。有著一樣的等待與期盼的時間,自復活節開始,從耶穌死裡復活到五旬節到來的初熟果實,在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時達到圓滿。初熟的果實保證了大地的收成,初熟的福音之果出現在耶路撒冷,預表著來自各國、各民、講著不同語言人民的福音收成,直到今日仍在收割。
在利未記中,對五旬節奉獻的描述還包括一個不尋常的元素:
「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細麵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當做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利未記23:17)
這是以色列人唯一可以拿發酵的餅獻給耶和華作為祭物的情況,這代表什麼?基督教逾越節(Passover)的習俗是這樣:酵母象徵罪,七天內不能吃發酵的餅。最後,在逾越節前進行徹底的春季掃除,並且除掉任何一點可以找到的酵母。為什麼這裡說要將帶有酵母的整個餅獻給耶和華?
這一切,與圓滿的過程有關。想像烘烤麵包的過程:你揉麵團,加入酵母,讓它發酵,然後烘烤。最後,你會得到香氣四溢的成品—一條麵包。
這個解釋,要感謝霍華德.摩根(Howard Morgan)。他曾說,無酵餅象徵我們的彌賽亞,祂是無罪的。另一方面,當我們服事主,無論是在事工上、家庭中還是職場裡,我們做任何事都要竭盡全力—麵包與產品就是成果。這裡面有酵母,因為我們不完美,然而神了解我們也不會拒絕我們。祂只要求我們將自己獻上,祂接納我們。正如保羅所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1)
註:霍華德·摩根,《橄欖樹的葉子:神國觀點選集》(Leaves from the Olive Tree:An Anthology of Kingdom Perspectives),恢復基金會(Restoration Foundation),2001年。
這是一個對聖靈工作的美好解釋:祂賞賜恩賜,我們運用它。只不過作為使用恩賜的器皿,我們仍充滿瑕疵:並非不會被誘惑,不會被野心、恐懼或忌妒絆倒…,這就是為什麼能夠區分聖靈的恩賜和屬靈的果子如此重要。在這個意義上,西彎月代表的是旅程的開始,果實的成熟則需要時間:「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拉太書5章22到23節)。這些果子是與主同行的自然結果,根植於祂的話語而來。
西彎月要帶下的訊息是:我們不完美,但當我們願意獻上初熟之物所做的餅,神將悅納我們的擺上。把它們擺在祭壇上吧-那不再是你的,你不能以它誇口,它已化為一陣煙霧。而主看它為可喜悅的,成為香氣四溢的獻祭。
最後,猶太人強調賜予律法,基督徒強調聖靈的賜下,這兩者相輔相成:我們既需要神的話語,也需要聖靈。沒有聖靈的話語,只會成為死的字句;而沒有話語根基的聖靈恩賜,則容易將人引入歧途。所以,當下次五旬節來臨時,以聖靈和真理來慶祝這個特別的節期。
文章來源:ICEJ國際事務部副總裁 克謀智(Mojmir Kallus)博士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方向
羅馬書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羅馬書6:19b
現今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
禱告方向
親愛的主,感謝祢藉著西彎月的涵義提醒我們,要在基督裡成為一個新人,結出聖靈的果子,榮耀主名。懇求聖靈充滿我們,使我們願意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成為主的門徒,幫助我們能夠像主耶穌一樣盡心盡性盡力的愛主,遵行天父的旨意,好讓我們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icej.taiwan@icej.org.tw,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