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斯利月(Tishri):警醒的號角聲

提斯利月(Tishri):警醒的號角聲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5/07/04

這幅畫的焦點是「生命冊」,是至聖日期間(High Holy Days)的核心重點。
生命冊之所以如此具有影響力,不僅是因為它突顯了整個節期的主要意義,也因著它乘載了多重的象徵。
畢竟,猶太人被稱作「聖書的子民」(People of the Book)。而經常出現在猶太節期裡的葡萄藤,則為這幅畫增添了屬靈氛圍。

隨著提斯利月來到,我們也進入了一個充滿節期的月份。由特別的月朔(Rosh Chodesh),也就是吹角節(Rosh HaShana)來揭開序幕,接著是十天的敬畏日(Days of Awe)、贖罪日(Yom Kippur)、住棚節(Sukkot)與妥拉節(Simchat Torah)。密集的節期,屬靈的節日填滿甚至超載了這個月,然而究竟為什麼提斯利月有這麼多極具屬靈意義的「指定時刻」(moadim)?這是否標誌著猶太新年的開始呢?根據猶太傳統,提斯利月的月朔被視作一年之始,即「猶太新年」(Rosh Hashanah,又作「吹角節」),但它同時也是猶太曆的第七個月份,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件事?

若要明白為何提斯利月被視作一年之始,必須從古代以色列農業循環的視角出發,才能更好的理解這件事。每一個猶太節期皆有雙重意涵:即在「屬靈上」與「農業上」的意義。逾越節(Pesach)記念的是以色列人藉著羔羊的血脫離埃及的奴役,同時也代表第一批初熟的果實。五旬節(Shavuot)是頒佈妥拉的日子,也是農業收成的開始。至於住棚節(Sukkot),則是讓猶太人記念曠野中流浪的經歷,並歡慶夏末的最後一次收割,慶祝果實成熟的祝福。

根據猶太的農業週期,提斯利月是冬天雨季的開始,這段時間將決定未來整年的收成。若秋雨延遲,國家恐會面臨乾旱的危機。在古時候,資源的缺乏經常成為國與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原因。即便在今日,缺水問題仍被視為人口大規模遷移與軍事衝突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聖經吩咐人們在新的農業年開始之前,必須設立一個特別的節期。這個節期是為了重新堅定對上帝的信心,相信掌管季節氣候與命運的唯有耶和華。我們不是倚賴大自然的變化吃飯,更不是敬拜大地之母,或讓氣候變遷的表象驚嚇我們。我們只信靠上帝,相信這位掌管雨季的全能神。

正是在提斯利月,以色列開始為即將來臨的雨季禱告,也因此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他們對上帝的依賴。神以審判者的形象出現,為整個月份訂下基調。這是希伯來曆中最嚴肅的月份,也是與生死攸關的月份。神子民對上帝的依賴和信靠貫穿了整個節期:住棚節的主題是記念上帝如何帶領並保護以色列人出埃及。為此,上帝吩咐人們在住棚節期間離開舒適住所,暴露在大自然中,,離開人造的保護並全然地倚靠神。其中的信息非常清楚:我們不能倚靠眼前的房屋、金錢、才華或是健康,我們必須完全倚靠神。因此,呼召人悔改、呼召人全心全意歸向神,是極其重要的事。

在這樣的光照下,我們就更能理解在先知以利亞的時代,長達三年半的乾旱對當時的人們帶來多大的衝擊(參雅各書5章17節)。連續四年,人們期待這個季節能降下大雨,卻苦等不到。缺水導致全國性的危機與撒瑪利亞境內的大饑荒,當亞哈王終於見到以利亞,劈頭就是這句話:「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而以利亞回答說:

「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是你和你父的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諸巴力。」(列王紀上18章17到18節)

這起事件成為提斯利月最佳的實例。以利亞時期的乾旱,如同其他打破自然常規出現的災難一樣,都與人的罪脫離不了關係。亞哈王不該責怪以利亞,他該做的是悔改。

正如我們將看見的,在提斯利月的第一天,即吹角節之日,呼召人們悔改的聲音將無比強烈。吹角節(Rosh HaShana)是對月朔(Rosh Chosesh)另一個特殊詮釋,為此,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這個日子。

首先,聖經直接用「吹角的日子」(Yom Teruah)稱呼這一天,意思就是吹響號角的日子。在希伯來聖經裡,從未指明這日為「新年」,這是後來猶太拉比傳統上會加的稱呼。聖經對這個日子唯二的命令,就是「停止手上的工」與「吹響號角」。翻開民數記29章1到2節,我們可以看到定義此節期規範的經文:

「七月初一日,你們要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是你們當守為吹角的日子。你們要將燔祭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就是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歲無殘疾的公羊羔七隻。」

另一處經文記載於利未記23章23至25節: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七月初一,你們要守為聖安息日,要吹角作紀念,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

吹號,又或是吹角(利未記出現的「teruah」一字不限於哪一種樂器,可以是山羊號角「shofar」,也可以是銅管小號「trumpet」),是這個節期的主要吩咐。在每一個月朔的日子,猶太人都會吹山羊號角,「紀念」(zikaron)這個元素也存在於每一次新月中。只不過到了第七個月,一切都變得更強烈,號角的揚起成為充滿屬靈含意的警醒之聲。

中世紀猶太學者邁蒙尼德(Maimonides,又名Rambam),在其所著的《悔改之律》(Laws of Repentance)第三章第四節裡這樣說:「雖然在吹角節(Rosh HaShanah)吹號的命令是『律例』(chok,指無明確理由下達的命令),但其中也包含一種『暗示』(remez),彷彿說著:『沉睡的人哪,從沉睡中醒來!打盹的人啊,從打盹中起來!省察你們自己的行為,誠心地悔改歸向神,並記念造你們的主。』」

這番話你聽來或許會感到熟悉,因為在新約聖經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類似的勸勉。保羅在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也發出類似的呼喊:「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讓我們來讀一讀整段的上下文: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以弗所書5章8至14節)

我們可以看見整段的重點脈絡在於「悔改」。而那響起的號角聲,正是在說:「從沉睡中醒來吧,棄絕黑暗,行在光中。」

事實上,「光」確實在這個節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根據猶太傳統,一道新的光會在吹角節(Rosh HaShana)這日進入世界。而這也是重新審查自己的日子,評估我們是誰?我們正走向何方?我們是否真正按照上帝的旨意在生活?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常在詩歌裡出現的一句話,也格外顯其深意:

「知道向祢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他們在祢臉上的光裡行走。」(詩篇89篇15節)

在希伯來文中,這裡實際上寫的是「認識吹角聲的人是有福的」,或者是認得山羊號角聲的人。換句話說,那些聽聞呼召悔改之聲並起之回應者將蒙受祝福。這些人得以行在祂榮光的面前,這正是使徒約翰在約翰一書1章5至8節所說:

「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號角之聲宛如一記屬靈警鐘,提醒我們盡速離開黑暗並行在祂的光中。我們從前身在黑暗裡,如今卻在光明中,就當像光明之子那樣行走。讓我們安靜片刻,向神求問: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仍有一些地方如同行走在黑暗,需要悔改呢?希伯來文的「悔改」是「tshuva」,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回轉、歸回」,指的是改變你行走的方向,回轉走向神。

猶太的拉比也指出,許多關於吹角的律例,其實是源自於禧年(Jubilee Year)的律法。可參考利未記25章8至9節:

「你要計算七個安息年,就是七次七年;這便為你共是四十九年。當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發角聲;在贖罪日要吹角遍地。」(利未記25章8-9節)

在第五十年,所有的土地都要歸回原本的家族,奴僕也能獲得自由。因此,號角的聲音使人們想起禧年的角聲,象徵得自由的宣告。那麼,究竟「悔改」、「禧年」、「重獲自由」三者間有什麼關聯?當我們悔改,罪的權勢就被打破,我們便得以進入真正的自由

耶穌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章31至32節)

這是一個非常符合猶太傳統的觀念。綜看整個猶太民族歷史,可以視為一場追尋自由的旅程。上帝從埃及的奴役中拯救他們,帶領他們到西奈山,在那裡賜下祂寶貴的話語,而這話語具有釋放人得自由的能力。最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耶穌為我們做到了憑藉自己永遠無法做到的事,如今,我們可以經歷祂那使人得釋放的大能。「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章36節)

當耶穌在拿撒勒會堂裡,宣告祂在地上的服事旅程正式開始,引用的亦是禧年的應許,出自先知以賽亞的話語: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耶穌讀完這段經文,把書卷交還執事,坐下來。會堂裡所有人的眼睛都定睛看他。他便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加福音4章20至21節)

所以,當你們聽見號角聲,請記得這是呼喚你奔入「在主裡的自由」的呼聲。

響起的號角聲也預告將臨到的審判,將在末後之日顯明,並與以色列的復興與聚集息息相關。我們可以思想以下的經文: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祂是公義的,並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那時耶和華必顯現,祂的箭必射出如閃電。主耶和華必吹角聲,乘南方的旋風而行。」(撒迦利亞書9章9節、14節)

很明顯地,吹角與以色列的救恩和再來的君王緊密相關。

「當那日,耶和華必從大河的溪流直到埃及小河,打穀一般地揚淨你們;以色列人哪,你們要一一地被招聚回來。當那日,必大發角聲;在亞述地將要滅亡的,並在埃及地被趕散的,都要來,在耶路撒冷的聖山上敬拜耶和華。」(以賽亞書27章12至13節)

這段經文描述的畫面,與以賽亞書19章的異象極為相似。而整段啟示的高峰落在23至25節:

「當那日,必有從埃及通到亞述的大道;亞述人要進入埃及,埃及人也要進入亞述;埃及人要與亞述人一同敬拜耶和華。當那日,以色列必與埃及、亞述三國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是我的百姓,亞述是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是我的產業。』」

在第27章中,我們可以找到這些異象的應證:人們將從亞述和埃及前來,在耶路撒冷敬拜耶和華。(根據不同譯本的解讀,有些認為這裡指的是被擄到亞述和埃及的猶太人,但我們也可以理解作從這兩個國家出來、原本瀕臨滅亡或遭社會遺棄的人)這兩個地區再一次被特別指明出來,強調在審判中仍有被拯救的應許。而這事將在以色列民被重新招聚的日子裡發生。「以色列的復興」、「列國的審判」與「君王再臨」緊密地交織,號角聲也將在此刻響起

號角聲的意涵,也與新約有所呼應: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至18節)

「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11章15節)

因此,吹角具有預言性的意義,它是末後事件的徵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有關吹角節另一個層面的意義:照我們前面所述說,人們似乎得在這樣的日子裡保持敬畏與莊嚴的氛圍,畢竟這是審判的日子。然而,實際觀看猶太人的慶祝卻是充滿喜樂。為什麼?因為這是出於信心的表達

根據猶太法典《塔木德》在〈猶太新年〉(Tractate Rosh Hashanah)篇章的內容,這樣寫道:「一般來說,當你被召喚到法院受審時,會充滿懼怕和憂愁,因為你無法預期結果會如何。但以色列人的情況卻不同:我們穿上白衣並吃喝快樂,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將要行神蹟。另一方面,神的審判確實讓人戰兢,但也知道神大有憐憫。因此,即便面對審判仍可歡喜快樂。」

這讓我們想起耶穌在路加福音21章28節裡所說的話:「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

我們對審判之日有確據。耶穌在約翰福音5章22到24節中說:

因為父不審判什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來的父。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5章22至24節)

因此,讓我們懷著確據與喜樂迎接吹角節的到來,這是我們信靠祂的明證。我們也可以在聖經裡找到先例。在先知尼希米的時代,百姓們在吹角節聚集,以聆聽神的話語。請觀察,當他們聽見悔改的信息時是如何回應,以及尼希米又是如何回答他們?請參考尼希米記8章1到3節和9到10節:

「到了七月,所有百姓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他們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當時正是七月初一日,以斯拉祭司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午間,在眾男人女人和一切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百姓側耳而聽。」

「省長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並教訓百姓的利未人對眾百姓說:『今日是耶和華-你們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這是因為眾百姓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喫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你或許聽過這句話:「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是指從悔改而得的喜樂。認識吹角聲的百姓是有福的,讓我們行走在光明中,懷抱耶穌為我們贖回的自由,並帶著確聚和喜樂與主同住。

 

文章來源:ICEJ國際事務部副總裁 克謀智(Mojmir Kallus)博士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方向

以賽亞書27:12-13
以色列人哪,到那日,耶和華必從大河,直到埃及小河,將你們一一地收集,如同人打樹拾果一樣。當那日,必大發角聲,在亞述地將要滅亡的,並在埃及地被趕散的,都要來,他們就在耶路撒冷聖山上敬拜耶和華。

詩篇89:15
知道向祢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他們在祢臉上的光裡行走。

 

禱告方向
親愛的主,謝謝主透過猶太曆的教導,讓我們明白在不同月份與節期中的啟示。懇求聖靈指教我們,使我們成為能聽見響聲、真實悔改並行在光中的人,領受在主裡的真自由。讓我們成為時時預備好燈油的聰明童女,以迎接我們的得勝君王「彌賽亞」的再臨,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icej.taiwan@icej.org.tw,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

 


 

認識台灣ICEJ

社團法人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簡稱 台灣ICEJ),是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 全球第一個華人分部,於2012年正式在台灣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其前身為台灣辦事處,於2004年起致力於連結華人眾教會,並分享以色列異象,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祝福以色列; 每年以奉獻支持關懷猶太人的回歸及慈惠事工、並帶領華人團體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且每週傳遞以色列當地時事現況及代禱消息給眾教會。更多認識我們或希望收到每週消息,請來信。

E-mail:icej.taiwan@icej.org.tw

官網:http://icej.org.tw

 

Line@:台灣ICEJ

 

 

FB:ICEJ Taiwan 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