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EJ擴大協助來自法德兩國的阿利亞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5/05/16
2024年,參與「納勒」(Naale)計畫的德國青年抵達本古里安機場。(照片來源:JAFI)
如今,西方的阿利亞運動正在興起。ICEJ在西方國家所推動的回歸和新移民融合事工也取得重要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ICEJ在德國積極推動和促進「阿利亞」運動已逾20年,在法國則是15年。在這充滿挑戰和機會的時期,我們始終致力於幫助那些聽到聖經呼召而選擇回歸的猶太人。我們很高興為您帶來ICEJ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的最新消息,春天已經到來臨,以下是最新消息更新:
法國和德國的猶太社群有著共同的歷史,既有豐富的文化貢獻,也遭受痛苦的迫害。ICEJ在這兩個國家打擊著反猶主義,以確保猶太家庭和個人的安全,同時也隨時準備為那些決定移民以色列的人提供幫助。
德國曾經擁有一個非常活躍的猶太社區,在二戰大屠殺前有超過50萬猶太人,為德國的社會、科學和文化做出重大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只剩下幾千人。然而現今與歷史所預期的相反,德國成為其中一個擁有歐洲最龐大猶太人口的國家,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是由於蘇聯解體而加劇的。
1991年蘇聯瓦解後,德國決定接納來自前蘇聯共和國的猶太人,以履行其歷史責任。德國政府設立了「難民配額」計劃,為前蘇聯國家的猶太人提供移民機會、獲得德國公民身份的途徑,以及協助融入的措施。
這項政策引發近代史上最重大的猶太人移民潮之一。1991年至2005年間,超過22萬名講俄語的猶太人定居德國,加強了柏林、法蘭克福和慕尼黑等城市的猶太社區。值得留意的一點是在21世紀初,更多來自前蘇聯國家的猶太移民傾向選擇德國而不是以色列,這是出於經濟考量、語言隔閡以及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的安全考量。
ICEJ 的德國移民工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促成的。2005 年,我們與猶太人事務局和全球呼叫中心合作(Global Calling Center)啟動了 「回家」(Habaita)計畫。這項舉措為德國許多講俄語的猶太人提供了融入補助,以及移民前外展工作和鼓勵。
透過回家計畫,ICEJ關注猶太人的身份,為其提供實際的融入協助,並為德國猶太人創造「親身體驗以色列」的途徑,以解決社區面臨的獨特挑戰,而我們的方法是讓猶太人重新與他們的傳統建立聯繫。自從此計畫啟動以來,來自德國的移民數量幾乎翻了一倍。
今年22歲,出生於奧芬巴赫(Offenbach)的阿隆.科根(Alon Kogan) 移民以色列。他過往覺得自己在出生國彷彿是個局外人。
「我一直覺得自己彷彿是生活在一個旅遊地點。」阿隆說。「然而來到以色列後,我不再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了。」
儘管他在法蘭克福附近與6,500名猶太人一起長大,但他還是經歷了反猶事件,而且在當地的生活讓他感到不自在。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以來,歐洲和北美各地爆發許多的反猶事件。
2024年8月,法國猶太移民搭乘ICEJ奉獻的航班移民至以色列。(照片來源:猶太人事務局)
來自法國的阿利亞
法國是歐洲最多猶太人居住的國家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至羅馬時代。然而,這段歷史卻被幾個世紀的反猶主義所破壞。從中世紀驅逐猶太人、德雷福斯事件到恐怖的二戰大屠殺。近幾十年來,法國猶太社群再次面臨反猶事件,尤其在中東緊張局勢加劇期間,來自北非和其他穆斯林移民社區的反猶事件特別嚴重。
ICEJ在法國的阿利亞事工始於2010年,當時我們首次贊助從馬賽出發的團體移民航班,以應對法國猶太人面臨的挑戰。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2000-2005 年)標誌著法國猶太人的轉捩點。自那時起,以色列領土的衝突蔓延到法國街頭,猶太會堂遭到燃燒彈攻擊、猶太學校遭到破壞,甚至猶太人僅因為佩戴猶太教的宗教標誌物品就遭受攻擊。
2012年的土魯斯校園槍擊案中、2015年的巴黎連鎖猶太超市(Hyper Cacher)襲擊事件,以及 2017年莎拉.哈利米(Sarah Halimi,猶太人)慘遭殺害等數起反猶襲擊事件,進一步凸顯法國猶太人遭受到的威脅。 2009年、2015年和2023 年等,每當加薩爆發衝突後,法國各地的反猶事件都激增地令人感到不安。
「我希望讓我未來的孩子,在一個可以讓他們為自己的猶太身份感到自豪且無所畏懼的地方長大。」來自馬賽的28歲教師艾莉森說道,她去年時移居以色列。
艾莉森從一個傳統的猶太家庭長大,她一直夢想移民回以色列,但由於家人都在法國的關係而猶豫不決。然而,馬賽對猶太人日益增長的敵意讓她感受到「移民」的時機已經來到。
自2023年10月7日大屠殺以來,法國的反猶主義已達到令人震驚的程度,當局記錄到此類事件的數量急劇增加。根據調查顯示,約有 38%的法國猶太人(約20萬人)正考慮移民以色列。在過去兩年間,ICEJ已為654名來自法國的猶太移民資助回歸航班,而今年迄今已資助了154名。到2025年為止,法國移民數量已增加53%,我們仍致力於滿足這一日益增長的需求。
來自德國的青年阿利亞
ICEJ最具變革意義的舉措之一,就是支持德國的「納勒精英學院」(Naale Elite Academy)計畫。納勒計畫為世界各地的猶太青少年提供在以色列免學費完成高中教育的機會,並提供全額食宿和全面融入社會的協助。該計劃回顧1930年代具有歷史意義的青年移民運動,該運動從納粹德國拯救數千名猶太兒童。現在,納勒學生也追隨了這些腳步。
「我的祖父母在烏克蘭隱藏他們的猶太信仰。我的父母則在德國重新找回了我們的猶太根源。現在,我可以在以色列盡情享受猶太生活了。」來自法蘭克福的納勒學院學生塔莉亞分享道。

她的經歷體現該計劃帶來的改變,將猶太人流散後的複雜文化背景,轉變成他們尋求猶太根源的力量。此外,這項計畫的成功也是可以衡量的,大約90%的納勒計畫畢業生選則留在以色列,而他們的家人(約60%)也隨著他們選擇移民至以色列。除了統計數據外,每個學生都代表著移民社區和以色列間一座橋樑。
自2014年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又經歷一次大規模的猶太人移民潮。許多烏克蘭猶太人最初選擇來到德國(而不是以色列)尋求庇護,或許是希望戰爭平息後能更快返回家園,才做此決定。」
回到法國青年移民身上,譬如像來自巴黎的18歲猶太人亞隆(Yaron),儘管面臨當前的以哈衝突(甚至正因著這樣的衝突),而做出勇敢的決定,即移民到以色列。他目前正在學習希伯來語,很快就會在以色列國防軍作戰部隊服役。
「當我在10月7日看到這些不公正的事情發生時,我知道我必須回到以色列。」亞隆堅定地說著。
到2019年,意識到歐洲反猶主義的危險激增,猶太人事務局與ICEJ接洽,建立了一個專門針對法國和德國青年猶太人的新計畫。該計劃包括分享以色列的文化和機會的線上與實體研討會、與以色列同儕的一對一指導,以及針對年輕專業人士的專門課程。
「這個計畫讓我們與以色列建立了一種真實且個人化的聯繫,而不僅是歷史或宗教上的聯繫。」來自柏林且參與該計畫的丹尼爾(26歲)解釋說,他的祖父母於1990年代從烏克蘭移民來以色列。「此計畫幫助我們將以色列視為我們的未來,而不僅是我們的過去。」
ICEJ的回歸工作跨越許多世代。2010年,我們建立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提供全額補貼的住房、醫療照護和創傷諮詢。我們的許多居民在二戰大屠殺中倖存下來,後來從前蘇聯國家或西歐國家移民到以色列。自2022年以來,海法之家為逃離俄羅斯衝突的烏克蘭猶太年長者提供安全的庇護所。這項工作證明ICEJ致力於支持猶太移民,且無論他們身在何處,我們都堅定於我們的使命。
猶太人事務局前局長納坦.夏蘭斯基(Natan Sharansky)曾對德國《世界報》(Die Welt)表示:「對於法國和德國猶太人來說,以色列不僅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也是他們可以自在以猶太人生份來生活的地方。每個猶太人都必須決定在哪裡建立自己的未來,但我們希望他們知道,以色列永遠在這裡,且隨時預備像迎接家人般地歡迎他們。」
猶太人從西歐移民到以色列的故事提醒我們,歷史總是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轉折。在二戰大屠殺的廢墟中,法國和德國的猶太社區重新崛起,而以色列則成為繁榮的猶太人家園。ICEJ忠實地支持著「神招聚祂的子民回家」的預言。
先知阿摩司說:「我要將他們栽於本地,他們不再從我所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來。這是耶和華─你的神說的。」(阿摩司書9:15)有了您的支持,ICEJ可以幫助來自法國、德國及其他地區的猶太人再次並永遠根植回他們列祖的家園。
👇請點擊下方奉獻連結,為「猶太人回歸」奉獻
文章來源:ICEJ阿利亞事工部主任 霍華德.弗洛爾(Howard Flower)
文章日期:2025/05/07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方向
以賽亞書49:22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向列國舉手,向萬民豎立大旗,他們必將你的眾子懷中抱來,將你的眾女肩上扛來。」
阿摩司書9:15
我要將他們栽於本地,他們不再從我所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來。這是耶和華─你的神說的。
禱告方向
親愛的主,感謝祢親自向列國的猶太人舉手,將四散在各地的阿利亞帶回他們的列祖之地。懇求主讓仍在考慮、等待或是參與各項回歸前計劃的猶太人,都能領受回到以色列的呼召,求主在他們的心中放下這份感動,並將他們抱在祢的懷中、扛在祢的肩上,帶回到你應許給他們的土地,也求主紀念ICEJ長年致力於阿利亞運動的服事,懇求主興起更多願意奉獻與祝福阿利亞的基督徒,一同參與在祢的心意中,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icej.taiwan@icej.org.tw,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