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穿越「應許之地」的旅程

亞伯拉罕穿越「應許之地」的旅程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當上帝承諾把迦南(Canaan)應許之地給亞伯拉罕(Abraham)時,他第一次來到這裡時,所遇見了是什麼樣的土地?這地的居民是誰?他們是如何在這土地生存的? 耶和華為什麼為祂的百姓選擇以色列土地呢?

始祖亞伯拉罕來自迦勒底(Chaldeans)的吾珥(Ur),這是位於底格裡斯河(Tigris River)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間的肥沃平原上最早的城邦之一。幾個世紀以來,這兩條大河從井底向北注入了生命之水和肥沃的土壤,使原本乾旱的地區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園。

相比之下,以色列的土地擁有自己獨特的生態系統,位於三大洲的十字路口,連接著古代的偉大文明。像其他從東方來的旅行者一樣,亞伯拉罕避免了穿越沙漠的直路旅行,而是使用熟悉的地標,從北方的黑門山(Mount Hermon)來到這片土地。

黑門山脈的三座山峰都高達9200英尺(2800公尺),幾乎半年都被積雪覆蓋。這座雄偉的山峰不僅指引著那個些想通過沿海大道(Via Maris)到達非洲或歐洲的人。自古以來,黑門山一直是數百萬候鳥的重要標誌,這些候鳥每年從俄羅斯向南飛過約旦裂谷(Jordan Rift Valley),沿著尼羅河(Nile River)到達東非的過冬地。

 

 

當亞伯拉罕經過黑門山和毗鄰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時,他會遇到但河(Dan)、巴尼亞河(Banias)和哈斯巴尼河(Hasbani)的涼爽急流,這些河流匯合在一起形成了約旦河上游。這條約旦河的北段流經沼澤的胡拉谷(Hula Valley),流入波光粼粼的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希伯來語中因其豎琴般的形狀將加利利海稱為「Kinneret」(希伯來文是豎琴的意思)。在這一點上,土地開始下降到海平面以下,因為約旦河下游從海的南端流出,蜿蜒向南90英里,到達聖經所說的「鹽海」(Salt Sea)。這裡的海水海岸線低於海平面1400英尺(430公尺),是地球上的最低點。

再往南,陸地緩慢上升,穿過乾燥貧瘠的地形,到達紅海埃拉特(Eilat)灣的北端。在約旦河谷和死海(Dead Sea)以西,陡峭的岩石峭壁迅速上升到猶大和撒瑪利亞(Judea/Samaria)山脈,南北延伸約100英里。再往西,土地傾斜至沙地但可耕種的沿海平原和地中海東岸。

 

 

亞伯拉罕從約旦河下游的山谷出發,但在中途右轉進入了得撒山谷(Tirza valley),在雅歌6:4中這裡被簡單的描述為「美麗」。逐漸爬進肖姆容山(Shomron hills),狹窄的山谷圍繞著埃隆莫雷(Elon Moreh),這是一個可以俯瞰聖經示劍(今日的那不勒斯)的高圓頂。亞伯拉罕把帳篷搭在高高的山頂上,可以向四面八方監視看守這片土地(創世記12:6)。

這條路還讓他可以直接進入「君王大道」(King’s Highway),一條沿著猶大地與撒瑪利亞山脊的古道,可以很容易的穿過示羅(Shiloh)和伯特利(Bethel),我們現在稱之為耶路撒冷的耶布斯(Jebusite)城市, 一直走到希伯倫(Hebron)。亞伯拉罕因飢荒暫時轉移到埃及,但很快就回到伯特利,沿著王道來到希伯倫,在那裡他再次安營,這次是在幔利(Mamre)的橡樹那裡居住(創世紀13:18)。

在此期間,他解決了牧人和他的侄子羅得之間的爭吵,提出與他劃分土地。羅得選擇了約旦河鬱鬱蔥蔥的平原,靠近今天的耶利哥(Jericho),並最終生活在所多瑪(Sodom)的腐敗人群中。後來,亞伯拉罕把他的羊群帶到加薩附近的基拉耳(Gerar)(創世紀20:1),最後到了別是巴(創世紀22:19)。

關於亞伯拉罕在上帝應許之地的旅程,我們所能注意到的是,他傾向於在高處為耶和華安營和築祭壇,在那裡他可以監視看守整個迦南地。他還緊靠水源,在這樣乾燥的氣候下,這樣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

他所進入的土地已經被另一個民族「迦南人」(Canaanites),就是受詛咒的含(Ham)之子的後代所佔有。另一方面,亞伯拉罕是閃(Shem)的閃米特(Semitic)後裔,傳統上被稱為上帝的正直僕人。這種對比仍然為神的子民提供了巨大的屬靈教導,我們尋求得到主所應許我們的東西,而即使是個不敬虔的子民,也想要擁有它。根據一般經驗,任何以「-ite」(亞摩利人、耶布斯人、革迦撒、赫人)結尾的民族都表明他們可能是主要生活在該國山地的迦南牧羊人。與此同時,沿海平原居住著來自雅弗(Japeth)的非利士人,他們大部分是農民和船員,就像北方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一樣。幾世紀以來,以色列人面臨許多與迦南人和非利士人的戰鬥,以確定誰才是應許之地的真正主人。

 

 

後來在聖經中,以色列的土地被反覆描述為「流奶與蜜之地」(例如出埃及記3:8,13:5;利未記20:24;民數記14:8)。

耶和華在申命記11:11-12中稱讚這地,說:「你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是耶和華你們神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們神的眼目常看顧那地。」

事實上,上帝列出了這片土地上的七種水果和農作物,它們將永遠在那裡滋養和生長,像是葡萄、橄欖、椰棗(dates)、無花果(figs)、石榴(pomegranates)、小麥和大麥。

他們還可以依賴極為肥沃的耶斯列河谷,這是千里之內最大的天然麵包籃。然而,應許之地也位於沙漠邊緣,易受乾旱和饑荒的影響,上帝一次又一次的用乾旱和饑荒來考驗和糾正他的子民。

當我們進一步探索「應許之地」這一主題,以迎接今年的住棚節時,關於這個豐富的話題,我們還有可以分享的,我們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教訓,與主同行。但我們可以先感謝亞伯拉罕聽從了上帝的呼召,從他自己的國家站起來,勇敢去一個他從未見過的地方。這是一趟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挑戰的旅程,但它給亞伯拉罕帶來了巨大的祝福和財富,最終使他成為信心之父和承受世界(羅馬書4:13)。亞伯拉罕來到了一塊真正獨特、美麗、富饒的土地,這也是他之後許多代人信仰的試驗場。直到今天,以色列人民仍然面臨著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他們有多珍惜這片應許給他們作為「永久財產」的特殊土地(創世記17:8)。

 

文章來源:ICEJ副總裁與資深發言人 大衛.帕森斯博士(David R. Parsons)
翻譯:大明
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

創世紀12:4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

創世紀17:7-8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

 

 

禱告
求神賜給我們如亞伯拉罕般的信心與順服,得以在領受神的呼召後,全然順服並前進,也求神向我們顯明更多關於神賜給以色列這塊應許之地的教導。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

 


 

認識台灣ICEJ

社團法人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簡稱 台灣ICEJ),是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 全球第一個華人分部,於2012年正式在台灣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其前身為台灣辦事處,於2004年起致力於連結華人眾教會,並分享以色列異象,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祝福以色列; 每年以奉獻支持關懷猶太人的回歸及慈惠事工、並帶領華人團體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且每週傳遞以色列當地時事現況及代禱消息給眾教會。更多認識我們或希望收到每週消息,請來信。

E-mail:[email protected]

官網:https://icej.org.tw

 

Line@:台灣ICEJ

 

 

FB:ICEJ Taiwan 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