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自ICEJ海法之家的大屠殺倖存者向以色列講述了她的故事。

 

1月27日,世界迎來了國際大屠殺紀念日,這是聯合國在2005年設立的年度紀念日,以勞記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猶太人和其他目標群體的暴行。

在1945年1月27日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 camp)解放的週年日,是一個反思和教育全球社會的日子,希望當時發生的恐怖事件永遠不會再次發生!

為了紀念這個日子,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ICEJ)在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的紀念大廳舉行了一個特別的獻花圈的儀式,並與打擊反猶主義的專家一起舉辦了一場內容豐富的線上討論。

 

 

與此同時,1月27日這天,ICEJ在海法的大屠殺倖存者之家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室內儀式,以色列議會議員和當地政要一起出席。93歲的大屠殺倖存者,現為海法之家居民的茱迪思· 赫什科維茨(Judith Hershkovitz)與未來黨(Yesh Atid party)的英巴爾.貝澤克(Inbar Bezek)議員分享了她的經歷。茱迪思故事的全像攝影圖(hologram)在海法之家博物館的一個房間裡放映,該博物館是ICEJ大屠殺倖存者之家開放的一部分。看著牆上的一張全家福照片,茱迪思指著照片上的自己,悲痛的說道,她整個家庭的其他親人都在戰爭中喪生了。

 

此外,以色列為緬懷這一天,還將大屠殺倖存者的故事投射到全國各地的標誌性建築上。隨著大屠殺倖存者的人數逐年減少,在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和其他慈善夥伴的合作下,一個名為「永遠活著」(Live Forever)的社會非營利專案已經啟動,以保存大屠殺倖存者的記憶,使他們來分享自己的經歷,讓後代銘記於心。

茱迪思個人事蹟的影像被傳送到耶路撒冷舊城的巨大牆壁上,以及特拉維夫、貝爾謝巴(Beersheva)、何茲利亞(Herzliya)和海法的其他建築物上。她還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在幾個以色列新聞頻道上說出她的經歷。

茱迪思來自一個七人家庭,他們生活在匈牙利(Hungary)的蒂薩達達(Tisodada),她的祖母也與他們全家住在一起,她父親是擁有一家商店的商人,而母親則是家庭主婦,平時也會幫商店的忙。

1944年,德國人入侵匈牙利,年僅11歲的茱迪思的童年被奪走了。

「直到1944年,我們都待在自己家裡,某種程度來講生活還可以忍受。」茱迪思回憶說。「然後悲劇開始了。所有猶太人都被迫聚集在猶太會堂裡。我們被允許帶一個手提箱,接著就被關進猶太區,失去了我們的家、商店和一切。當德國人闖進家裡時,我們被強迫把珠寶和所有東西都交給他們。」

「大約兩週後,我們被帶到了火車站,目的地是奧斯威辛。前往奧斯威辛的旅程非常恐怖,我無法描述。三天後,我們到達了奧斯威辛,被分成了男女兩組。我的姐姐當時12歲,她和祖母一起被帶走,我再也沒有見到她們當中任何一個人活著。」茱迪思回憶說。

「我被帶到了德國一家工廠做工,那也是個非常糟糕的經歷。沒有食物,不透風,也沒有水」,茱迪思繼續說道。

朱迪思在這段時間裡工作的非常艱苦,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由於沒有食物可吃,她一直處於飢餓狀態,也沒有什麼溫暖的衣服來保護她抵擋寒冬的侵襲。在德國的這段時間裡,她聽到一個消息就是她其他家人都去世了。

「我是家中唯一存活的人,我心中明瞭。」茱迪思說。

戰爭結束後,茱迪思不得不徒步進行三週的漫長旅程,之後俄國人釋放了她,並將她送往一家德國醫院,她在那裡待了大約一年。

「那裡有一個非常好的護士,她是德國人。多虧了她,我才得以痊癒。 她對待我就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茱迪思回憶說。

1946年12月,茱迪思移民到以色列,並融入以色列的生活。她最終被徵召入伍,並遇到了她的丈夫,結了婚,有了兩個孩子。但她丈夫和女兒後來都去世了,而她的兒子現在住在另一個國家。

因此,現在她獨自一人待在以色列,茱迪思非常感謝海法之家給予她的愛與支援。自2013年5月以來,她一直居住在海法之家。

大屠殺倖存者沙洛姆.斯塔姆柏格(Shalom Stamberg)的故事也被播放到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其他城市的牆上,沙洛姆和他的妻子塞爾達(Zelda)幾乎每天都會拜訪海法之家,雖然他們還不是海法之家的住戶,但他們得到了與住戶一樣的待遇和照顧。沙洛姆和塞爾達計劃搬入海法之家,但不幸的是,沙洛姆在搬入海法之家前去世了,而澤爾達在沙洛姆去世30天後搬進去。

沙洛姆是華沙猶太人區僅存的倖存者之一,也是在五個集中營中倖存下來的人。

 

 

根據勞動和社會事務部(Labor and Social Affairs Ministry)一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世界上剩餘的大多數大屠殺倖存者現今生活在以色列,人數約為165,800人。

90%以上的大屠殺倖存者年齡在八十歲以上,平均年齡為八十五歲。 其中有950名倖存者的年齡超過了一百歲。

在其他調查結果中,60%的倖存者是女性。

大約64%的倖存者出生在歐洲,36%的人來自摩洛哥(Morocco)和阿爾及利亞(Algeria)等北非國家。少數人來自伊拉克(Iraq)、突尼西亞(Tunisia)和利比亞(Libya),這些地區的猶太人在納粹煽動的種族法下受盡折磨。

目前有整整25%的人生活在貧困中,30%的人則獨自居住。

自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初以來,以色列大多數大屠殺倖存者一直住在這裡,三分之一的人則是在1990年代從前蘇聯來到以色列。

ICEJ的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是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居民可以有尊嚴和輕鬆的度過餘生,知道他們所有的需求都被充滿愛心的工作人員所照顧,其中也包括我們敬業的基督徒志工團隊。

邀請您繼續熱情地支持ICEJ的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

 

為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奉獻

 

文章來源:ICEJ
文章日期:2022/02/03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

以賽亞書40:1
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

馬太福音5: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禱告
求神透過ICEJ的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帶給倖存者們愛與安慰,使他們在充滿愛的溫暖環境中,享受每一天被照護與關懷的生活。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

 


 

認識台灣ICEJ

社團法人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簡稱 台灣ICEJ),是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 全球第一個華人分部,於2012年正式在台灣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其前身為台灣辦事處,於2004年起致力於連結華人眾教會,並分享以色列異象,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祝福以色列; 每年以奉獻支持關懷猶太人的回歸及慈惠事工、並帶領華人團體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且每週傳遞以色列當地時事現況及代禱消息給眾教會。更多認識我們或希望收到每週消息,請來信。

E-mail:[email protected]

官網:https://icej.org.tw

 

Line@:台灣ICEJ

 

 

FB:ICEJ Taiwan 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