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生活在先祖的土地上

紮根生活在先祖的土地上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位於海法的ICEJ大屠殺倖存者之家迎來了十七位新居民,他們最近從烏克蘭抵達以色列。大多數人並非自願選擇回歸,而是被迫逃離家園、離開親朋好友和他們所熟悉的一切,甚至只帶著單只的行囊就來到以色列。除了所需要的住所、衣服和其他基本用品之外,他們最大的需要是與他人建立關係和找到一個能融入的社群,好讓他們在先祖的土地上紮根生活。

學習希伯來語

新居民當中的大部份的人只會說烏克蘭語和俄語,只有少數人懂得一些英語,有時他們會因無法與他人交流、無法讀出街道路名或無法寫下自己的名字留給當地的以色列人而感到無助。

我們決定透過在海法之家為他們提供希伯來語課程來應對這項挑戰,ICEJ最新的工作人員瑪利亞(Maria)是一名教師,而她開始負責教導這些珍貴的倖存者希伯來語。

在掌握了希伯來字母表後,他們慢慢開始學習單詞和做功課,他們非常喜歡這樣的課程!

一位年長的「學生」分享道:「我們很幸運能在這裡上課,很多人花費許多時間到其他地方上語言課,但我們幾乎就在家裡學習,而我們的老師真的希望我們生活順心如意並學好希伯來語,這一切安排真的太好了!」

另一位來自烏克蘭的新居民很感謝我們團隊所付出的,他說:「學習希伯來語是一件要事,但能否說得流暢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彼此溝通,並肩同行,建立一個群體生活,透過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有個快樂的晚年生活。」

還有一位學生興奮地想分享她上希伯來語課程的小成果。

「當維修人員來我家修理東西時,我給他一些蛋糕,但他不想要,然後他告訴我,他想要一些『mayim』(水),這是我第一次聽明白他想要的是什麼!於是我就給了他一杯水。」

認識瑞芙卡(Rivka)

現在是時候來瞭解認識瑞芙卡了,她是海法之家的一位新居民,現年八十五歲,請繼續聽她講述她如何在大屠殺中倖存下來的故事……。

「我出生在羅馬尼亞(Romania )的雅西市(Lasi),那地方遭受了羅馬尼亞最嚴重的大屠殺,1941年間曾有一萬名猶太人在那裡遇難。戰爭開始之前,我們住在一棟美輪美奐的大房子裡,有個可愛芬芳的花園,是我祖母用黃金買來的,當時我父親勤奮地做著木刻的工作,也過著富裕的生活,直到德國人來了之後,我們被趕出自己的家,變得一無所有,他們讓來自鄉下農村的人搬進我們的家。

被驅逐之後,我們不得不租房子,在那段時間裡搬遷了好幾條街。1941年冬天,父親被送到阿爾巴尤利亞市(Alba Iulia)勞改,留下我的母親一人,除了需要照顧自己之外,還要照顧她的三個孩子。

當我父親回家時,他病得很嚴重,已瘦得不成人形,還患上了氣喘,而這病卻也影響了他的餘生。

戰爭結束後,我們不被允許前往以色列,但有些人(比如我的兄弟)還是排除萬難地要前往以色列,然後他冒充以「巴勒斯坦人」的身份,途經其他幾個國家輾轉抵達以色列,但仍被英國人拒絕入境並被送到了賽普勒斯(Cyprus)。

而在這期間,我和家人留在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市(Bucharest),我們在那裡等待證件的批准,那些日子十分地難熬,終日不得溫飽。1950年,我們終於拿到護照且可以離開了,我們乘著船,在三日之後終於抵達以色列。我當時十二歲半,我們一上岸,全身上下就先被噴了防蝨子的藥,然後我們被送到阿特利特(Atlit)並安置在先前為英屬軍隊的住所,當時每個家庭都被分配一條毯子。我記得爸爸拿來兩個裝橘子的空木箱,媽媽在上面鋪了一塊桌布,而這就成為我們的餐桌了,不管景況是如何地窘迫,我父親說:「能在以色列,真是太好了!」

我們在阿特利特住了八個月,然後被轉遷到提拉特卡爾邁勒(Tirat HaCarmel),我們在那地方居住時住在帳篷裡,後來我們又在棚屋裡住了兩年,直到終於有個固定的住所。之後我遇到了我的丈夫伊利澤(Eliezer),他也是來自羅馬尼亞的大屠殺倖存者,之後我們繼續住在提拉特卡爾邁勒,生了兩個孩子,目前我們有四個孫子。

兩年前,我丈夫患有非常嚴重的失智症,於是他不得不搬到療養院接受照顧,但獨自生活對我來說非常困難,所以最後我決定搬到海法之家,我從我的表親得知海法之家的資訊,她已經在那裡生活了十年。

「我實在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感受。他們熱忱地歡迎我,讓我感到賓至如歸,真的非常美好。我在海法之家已經結識了一群朋友,每晚飯後我們圍坐在一起,暢談各種我們認為重要的話題。如果我早點知道這地方如此舒適,幾年前我就會搬到這裡來了!」

海法大屠殺倖存者之家歡慶生日

在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每個生日都是特別的,都是生命的得勝!對於八九十多歲,甚至接近或超過一百歲的居民來說,很多人不再想要變老,但他們的生日還是要慶祝的!

ICEJ的工作人員和志工團隊擔起安排慶生的責任,為每位壽星獻上歌曲和繽紛的氣球,以及送上專為他們準備好的客製化卡片。

「你們一起為我安排這樣的驚喜,真的太棒了。」居民艾瑪.克萊納(Emma Kleiner)在她生日的那天說道。「這樣就讓人感到不那麼地孤單。」

對我們的團隊來說,讓我們的居民感到被關注、被關愛和受鼓舞是很重要的。

「這與禮物或蛋糕無關。」剛慶祝九十歲生日的查雅(Chaya)說道。「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人對我們的關懷。」

邀請您與我們一起祝福海法之家,透過您的樂捐來照顧這些珍貴的大屠殺倖存者。

 

為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奉獻


 

新聞來源:ICEJ 尤蒂特.錫茲(Yudit Setz)
新聞日期:2023/03/06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

以賽亞書46:3-4
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餘剩的要聽我言: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保抱,自從出胎,便蒙我懷搋。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懷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

詩篇90:14-15
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禱告方向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慈愛恩典,祢大能且溫柔的雙手保抱著以色列家,到他們年老時也不放手。願祢繼續恩待在海法之家的大屠殺倖存者,他們所失去的願祢親自為他們補足,在苦難中經歷的傷痛願祢完全的醫治。感謝祢使用ICEJ海法之家的工作人員、志工團隊和來自台灣弟兄姐妹的慷慨解囊,使年老健在的倖存者仍能得到祢豐盛的慈愛和基督徒的關愛,好叫他們一生一世因祢歡呼喜樂。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

 


 

認識台灣ICEJ

社團法人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簡稱 台灣ICEJ),是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 全球第一個華人分部,於2012年正式在台灣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其前身為台灣辦事處,於2004年起致力於連結華人眾教會,並分享以色列異象,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祝福以色列; 每年以奉獻支持關懷猶太人的回歸及慈惠事工、並帶領華人團體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且每週傳遞以色列當地時事現況及代禱消息給眾教會。更多認識我們或希望收到每週消息,請來信。

E-mail:[email protected]

官網:https://icej.org.tw

 

Line@:台灣ICEJ

 

 

FB:ICEJ Taiwan 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