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聖殿《毀滅傳說》的電影

《毀滅傳奇》中的一個場景。(照片來源:DAVID POLONSK和 MICHAEL FAUST)

第二聖殿《毀滅傳說》的電影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許多人對這充滿歷史意義的主題深感興趣,尤其是宗教人士。然而這部電影是由非宗教人士的吉迪.達爾(Gidi Dar)執導和編劇的。

 

《毀滅傳奇》中的一個場景。(照片來源:DAVID POLONSK和 MICHAEL FAUST)

 

吉迪.達爾 (Gidi Dar) 的迷人新片《毀滅傳奇》將於7月15日在以色列電影院上映(隨後將在頻道Hot 8和Kan 11上放映),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

這是關於猶太史中第二聖殿毀滅的故事,它是一部故事片,而不是紀錄片,探討了猶太歷史上最兩極分化的事件之一,是很少電影製作人願意嘗試將其戲劇化的主題。

此片沒有特別聚焦在這時代的主要人物,例如西門.巴爾.吉奧拉(Shimon Bar Giora)、拉比耶書亞.本.革馬拉(Rabbi Yehoshua Ben Gamla)或拉比約哈南.本-扎凱( Rabbi Yohanan Ben-Zakai),儘管他們都存在於電影中。然而,電影中聚焦的英雄是本.巴提赫(Ben Batih),一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人物。巴提赫是一個年輕人──在經過一番猶豫及掙扎後──決定參與狂熱分子對抗羅馬人的反抗行動。

雖然這是一個需要大規模描繪衝突和戰鬥的故事,但電影卻是由1500幅生動而令人難忘的美麗原畫組成,以動畫的方式講述了這個故事。這些畫作由大衛‧波隆斯基(David Polonsky)和麥可.浮士德(Michael Faust)創作,他們負責阿瑞.福爾曼(Ari Folman)在2008年執導關於黎巴嫩戰爭的動畫紀錄片《與巴席爾跳華爾滋》中的藝術創作。在這種情況下,圖片並不是先製作成動畫,而是一張接著一張的呈現。對於一個有大量動作的故事來說,這聽起來可能跟我們原先想像的不同,但僅僅幾分鐘後,圖片就不再像是靜止的,當我回想這部電影時,我記得它就像是動畫一樣。

許多人對這充滿歷史意義的主題深感興趣,尤其是宗教人士。然而這部電影是由非宗教人士的吉迪.達爾(Gidi Dar)執導和編劇的。

這是達爾導演與演員舒利.蘭德(Shuli Rand)第三次的合作,後者為主角本.巴提赫(Ben Batih)配音。蘭德主演了達爾早期的兩部電影,他曾飾演艾迪.金(Eddie King),一個涉入犯罪事件的角色,在電影烏什皮辛(Ushpizin)中,一個新宗教改革罪犯的故事,故事中他最終在住棚節接待了他的兩個前同事。這些電影和蘭德本人的生長經歷相仿,他出生於一個宗教錫安復國主義家庭,後來成為一名過著世俗化生活的演員而聲名大噪,並主演了《愛克發鏡頭下的人生》等電影,這是對特拉維夫咖啡餐館文化的慶祝和批評的故事。之後蘭德成為布雷斯洛夫的拉比納赫曼(Nachman)的極端正統信徒。雖然達爾在一般世俗世界中長大,但與蘭德的關係為他提供了進入宗教世界的窗口。

對達爾來說,這部電影能審視這一件最為核心而痛苦的歷史事件,並探索其對當今以色列的影響。

作為一名年輕的電影製作人,達爾注意到「那些帶給我啟發的導演,比如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和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他們也審視著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而基督教是構成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達爾從小在世俗化的以色列社區長大,對猶太教的傳統感到格格不入。 「我們無法接觸到錫安復國主義前100年的相關資料。」他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當然我們在學校裡能學到了一些跟聖經有關的知識,但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具2000年歷史的塔木德和猶太文本,不僅是法律,還有詩歌和傳說……等等,我們其實還未完全了解自己的文化。過去我研究歐洲人和美國人的文化,發現他們在他們的文化裡已生活非常久,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錫安復國主義卻燒毀了那些散居在外的猶太人們能認識歷史的管道。當然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衝動,而且他們做到了,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但在某個時刻,它使其他猶太人在認識自己的文化上如同走到了死胡同。”

這並不代表達爾不尊重錫安復國主義。「我的祖父是先驅者,父母也是委身的錫安復國主義者,有著『背對大海』的精神,他們行了許多神蹟,但隨著我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在概念上漸漸出現些問題……錫安復國主義將妥拉(Torah)給宗教社區,說:「這是屬於你們的,跟我們無關。」

達爾熱衷於他的信念,對藝術家而言,審視歷史及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東西,這與虔不虔誠無關,我們必須兼容兩者,既需要回顧過去,且創造新的事物。」

他認為以色列人對西方正在發生的事情、或歐洲正在面臨的挑戰太感興趣了,而忽視自己的文化及歷史,當然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因著與蘭德的友誼,達爾開始更仔細的研究猶太歷史和文本,並意識到他對自己在學校學過的東西幾乎不記得了。他甚至與另一位朋友一起學習革馬拉(Gemara,猶太教經典,是塔木德的一部分)。當他研究羅馬時代猶太人分裂的主題時,他認為第二聖殿的毀滅和導致它的緣由能化為引人入勝的劇本。他還決定最好不要讓像本-扎凱(Ben-Zakai)或西門.巴爾.吉奧拉(Shimon Bar Giora)等知名人物出現在劇本裡面。

「劇中,英雄需要改變,而其他角色都不會改變,他們有一個明確而嚴格的議程」他解釋道,「只有年輕的本.巴提赫(Ben Batih) 在雙方之間搖擺不定,並面臨將會造成他改變的衝突。最後他會與故事剛開始時的他截然不同。」

本-扎凱的侄子本.巴提赫是一個與母親住在一起,並保護母親的年輕人。一開始當他看到人們因著沒有繳納聖殿祭司徵收的稅、而在街上被毆打時,他選擇什麼也不做。

達爾說:「但隨後他想到了本-扎凱的話,如果他不採取行動,他就稱不上是個男人。」

「這就像莎士比亞說的:『生存還是毀滅』,只是在這裡變成『行動還是無動於衷。』」

最終,本.巴提赫加入並參與了反叛起義的行動。故事述說至此,達爾表示他並沒有譴責狂熱分子,儘管許多人認為他們的行為削弱了猶太人與羅馬人抗戰的力量。

「我認為他們(狂熱份子)只是單純願意為著所追求的正義奮鬥到底的人。」達爾說,「他看見了不公不義的事情,意識到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就只是個懦夫,然而,如果選擇做些什麼,將會導致毀滅。」

達爾發現當時導致聖殿被毀的情境與今日的政治不和諧間有相似之處,無論是在以色列或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尤其是那些根深蒂固腐敗的獨裁國家。

「你不可能永遠忍受腐敗……我不是共產主義者,但我相信正義。」

達爾覺得要儘快講述這個故事──「因為故事能帶出的影響力遠超於我。」──選擇透過繪畫來講述它,因此最終花了幾年才完成這部作品。為主要角色配音的演員們都是以色列當代之名影星──除了蘭德之外,杰夫.里凡奇(Ze’ev Revach)是本.迦姆拉(Ben Gamla),阿莫斯.塔馬姆(Amos Tamam)是巴爾.吉奧拉(Bar Giora),莫尼.穆索諾夫(Moni Moshonov)是本-扎凱(Ben-Zakai),雅艾兒.阿貝卡西斯(Yael Abecassis)是貝尼基女王(Queen Berniki)和伊格爾.納奧(Igal Naor)是奮銳黨(Giscala)的約翰,他認為讓故事栩栩如生的最佳方式是使用繪畫。因此他與藝術家波隆斯基和浮士德密切合作,製作了一個短片版本,看看這想法是否可行;結果他發現效果挺好的,並繼續完成了整部電影的創作。

達爾說「因為圖片不會動,所以甚至更美麗。」製作這部電影是一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但他認為最終展現出來的成果是值得的。「在製作中我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做,當不必跟隨動態圖像時,想像力將會自己填補中間的空白,並進入劇情的節奏中。」

達爾對這部電影試映後所接收到的觀眾反應感到高興,最高興的是引起了宗教界的興趣,特別是在耶路撒冷電影院的幾場放映中,包括通訊部長約阿茲.亨德爾(Yoaz Hendel)在內的觀眾對電影的問答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超過了預定的時間。

「這讓我非常高興」達爾說。「我原本擔心他們會覺得我在責備他們,但他們很喜歡,我收到了很多讚美。」

雖然達爾對這部電影在以色列取得如此大的反響感到欣慰,但他也期待能在國外上映,並已被負責《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紀念國際影片公司(Memento International)收購並進行國際發行。他樂觀的認為,影片提出的議題將引起各地觀眾的共鳴。

「他們在某種層面上是對的。」他談到故事中的派系時說。「他們自認為一路走來都是對的……希望大家在責備其他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每一方都需要往裡面細細思索。」

 

新聞出處:JP
新聞日期:2021/07/08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

箴言21:1-2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彼得前書2:4-5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禱告方向:
在紀念聖殿被毀日時,這部電影正是時候,我們看到以色列世俗人士和宗教人士各別得掙扎,讓我們為著在以色列政治、宗教上不同派系的人禱告,惟有耶和華神衡量人心,願他們心中的純正及良善被主紀念,更求主光照他們能敏銳主的心意,領受啟示耶穌是彌賽亞,並起來建造屬靈的聖殿和靈宮,行神悅納的事!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

 


 

認識台灣ICEJ

社團法人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簡稱 台灣ICEJ),是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 全球第一個華人分部,於2012年正式在台灣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其前身為台灣辦事處,於2004年起致力於連結華人眾教會,並分享以色列異象,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祝福以色列; 每年以奉獻支持關懷猶太人的回歸及慈惠事工、並帶領華人團體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且每週傳遞以色列當地時事現況及代禱消息給眾教會。更多認識我們或希望收到每週消息,請來信。

E-mail:[email protected]

官網:https://icej.org.tw

 

Line@:台灣ICEJ

 

 

FB:ICEJ Taiwan 華語

 

 

微信:ICEJ圣城资讯网

 

 

IG:icej.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