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西亞會議之後的1700年(下)
為彌合教會與猶太民族之間的裂痕,特別呼籲100天禁食與禱告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5/05/23
使徒保羅的插圖。(AI生成圖像)
保羅關於以色列的教導
當我們細想使徒保羅對以色列獨特而永恆呼召的教導時,就令我們更加地驚訝了。他曾明確表示,關於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他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羅馬書9:4-5)
保羅認為,雖然大多數猶太人未接受耶穌(Yeshua)為彌賽亞,他們仍「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羅馬書 11:28)。保羅認為他們對耶穌的拒絕只是暫時的狀態,這也早已由希伯來先知所預言(如以賽亞書第六章)。但他同時也相信「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時刻終將到來(羅馬書 11:26)。
因此,他勸誡外邦信徒不可自高自大地輕視猶太人(羅馬書11:18),要記得自己原本是「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以弗所書2:12)。如今,因著恩典,他們被帶進來,也一同分享神對以色列的應許。
這不僅是神學教導,也對教會實際生活產生了影響。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吩咐他們每週預備一筆奉獻給在耶路撒冷的聖徒(參考哥林多前書16:1-4;哥林多後書9:5)。他到各地建立教會時,總不忘教導新信徒要供應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原因很簡單:「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羅馬書15:27)。
保羅也警告羅馬教會中的外邦信徒,不可傲慢對待猶太人(羅馬書 11:20),而約翰三書則指出,有些教會已不再歡迎猶太信徒。
聖日節期的改變
西元325年,在尼西亞大公會議召開之前,教會內部對如何慶祝復活節(即逾越節)尚無一致做法,主日當時也未被視為聖日。當時,大多數教會仍依據出埃及記來確定復活節的日期。但在尼西亞會議之後,任何與聖經逾越節相關的作法都被禁止。君士坦丁要求為整個帝國制定一個統一的基督教曆法,完全排除猶太傳統,完全無視「耶穌基督最後幾日與逾越節的種種對應之處」,也忽略保羅將耶穌稱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哥林多前書5:7)。這一切都被忽略了。
同樣地,新的每週聖日,即「星期日的主日」也在會議中被確定了下來。在此之前,主日並未被視為聖日,僅有少數基督徒會在週日工作前的清晨讀經禱告,以紀念主在一週的首日復活。但君士坦丁的目的,是要將教會徹底與任何猶太習俗完全分開。為了阻止基督徒守安息日(Shabbat),他創設星期日為新的聖日。許多基督徒對此並不認同,但在後續的老底嘉宗教會議(Synod of Laodicea)中定奪了這項爭議。而仍遵守猶太安息日的基督徒被視為「猶太化者」(Judaizers)。(註:老底嘉會議是一次地區性基督教會議,約有30名來自小亞細亞的神職人員於 363-364年在老底嘉召開。在頒布的六十條教規中,教規29:「禁止在安息日(星期六)休息,並鼓勵在星期日休息」。)
態度的轉變
此外,羅馬書3:1-2中保羅提問「猶太人有什麼長處?」的答案,儼然已不再是「凡事大有好處」,人們的態度完全改變。猶太人不再被視作「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羅馬書 11:28),反而是「殺害基督的兇手」。在許多大公會議紀錄中,被定為有罪的罪項中包括「異端、外邦人與猶太人」。尼西亞會議之後,主教要求猶太歸信者放棄他們的猶太名字,改用基督徒名字。在保羅的世界觀中,那些沒有神、沒有指望的是外邦人(以弗所書2:12),但如今卻指向了猶太人,這樣的教義與新約思想背道而馳。
與猶太人往來的規定
上述的這一切促成了嚴格的教會法令,即禁止基督徒與猶太人有任何積極的接觸與互動。尼西亞會議及其後續會議都教導信徒不得與猶太人來往。若教會領袖拜訪或在猶太會堂禱告,便會被革職;一般信徒若這樣做,也會被教會「除名」。特魯洛宗教會議(Synod of Trullo)明令禁止人們參加猶太人的節期,也不准基督徒在逾越節期間吃他們的無酵餅。有個宗教會議甚至規定,不可讓猶太醫師為你治病。依照這些主教的說法,慶祝猶太節期和遵守安息日等同於「嘲弄基督」。
十字軍東征的插圖。(AI生成圖像)
尼西亞會議對教會歷史的影響
這種蔑視猶太人的新做法,不僅撕裂了教會與猶太人民之間的關係,也將教會帶上一條錯誤的道路,最終導致十字軍東征的暴行,當時殺害猶太人甚至被視做是取悅神的行為。這樣的路線後來也為種種宗教裁判、驅逐與反猶騷亂鋪路,最終演變為「大屠殺」。希特勒甚至引用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話來為「仇視猶太人」辯解。
呼籲齊心禱告
尼西亞會議的可悲之處在於,它僅是教會歷史上第二次的普世會議,就產生了猶太人與基督徒之間的裂痕。當初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中,由猶太人主導的教會突破了他們的傳統,歡迎並接納外邦信徒;然而,尼西亞會議後,由外邦人主導的教會卻無羞恥地將猶太人從所有教會生活中徹底排除,從而助長了後世代基督徒的反猶主義思想。
在尼西亞會議1700年後的今天,我們感受到一個急迫的呼召,邀請世界各地的信徒一同為這段悲慘的歷史禁食禱告。我們首先要感謝神,因為尼西亞會議確實也帶來了一些美好的果效與祝福,使教會免於落入嚴重的錯誤當中。尼西亞會議所產生具啓發性的「信經」至今仍是基督信仰合一的寶貴產業。
然而,我們同時也誠摯邀請您,從5月18日至8月24日(大約是尼西亞大公會議的周年紀念日期間)的100天裡,與我們一起禁食禱告,特別為因尼西亞會議而造成猶太人與基督徒關係受損之處代求。當然我們不會要求您全程禁食,而是鼓勵您選擇合適的日子與時段,專心為這些事禁食禱告。
此外,我們計畫在ICEJ每週一次的全球線上禱告聚會中,特別設立一天,專為尼西亞大公會議所造成的正面與負面結果代求。願這項禱告行動能在教會中帶來復興,也帶來悔改、記念、和解與恢復。
悔改
像但以理一樣,我們要為我們列祖的罪懺悔。我們要為教會的失敗和針對那群為我們帶來彌賽亞與神話語的人們所犯下的罪,請求寬恕。
記念
每週我們都會花時間進一步認識尼西亞會議,以明白和記住在某些方面行得正確的時刻,同時也認識錯待猶太人民的地方。
和解
我們祈求神繼續施恩,使猶太人與基督徒之間的和解得以持續推進。其實在過去一百多年裡,這樣的和好行動,從「基督徒對以色列復國的支持」便已開始顯明。
恢復
我們祈求,正如瑪拉基書4:6所說:他必使父親(猶太民族)的心轉向兒女(外邦教會),兒女(外邦教會)的心轉向父親(猶太民族),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回顧上集請點擊👉https://icej.org.tw/20250516-5/
文章來源:ICEJ總裁 猶根.布勒(Jürgen Bühler)博士
文章日期:2025/05/07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方向
羅馬書3:1-2
這樣說來,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
以弗所書2:12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
禱告方向
親愛的主,求祢赦免我們的過犯,因為我們遠離了祢對以色列的心意。感謝祢藉著回顧尼西亞會議的決議過程,再次讓我們可以為這段歷史造成猶太人與基督徒之間的裂痕禱告,讓基督的真理再次光照教會,使我們明白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主的寶血,得以和睦相處,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新人,與神和好了。感謝主耶穌犧牲的大愛,使我們列國基督徒都能得到救贖並領受應許。我們繼續為以色列全家得球禱告,相信很快會有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歸信主耶穌,知道祂就是猶太民族期待已久的彌賽亞。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icej.taiwan@icej.org.tw,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