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殺倖存者對數千名德國學生講述自己故事

大屠殺倖存者對數千名德國學生講述自己故事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猶太大屠殺倖存者伊娃.厄本(Eva Erben)上週從以色列前往德國,對包括3,000名德國學生在內的眾多聽眾談及她的苦難和喪失親人的故事。這是由ICEJ德國分部安排的巡迴演講中的一環。為了紀念國際猶太大屠殺紀念日(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以一月二十七日週五在斯圖加特(Stuttgart)舉辦大型聚會活動作為結束。

高齡92歲的伊娃.厄本是來自捷克(Czech Republic)的猶太人,現居於亞實基倫(Ashkelon),她在德國南部斯圖加特(Stuttgart)的貝多芬廳(Beethovensaal Hall)舉辦為期四天的大型聚會活動中,對著眾多聽眾演講,吸引超過2,100名德國學生參加,主辦單位表示已創下猶太大屠殺紀念日活動人數的紀錄。此次巡迴演講除了由ICEJ德國分部主辦之外,還由「對抗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的學校」(SCORA,全名:Schools Opposing Racism and Antisemitism)計劃共同協辦。伊娃多次現身在演講場合中,這次接受德國最受歡迎電視主持人約赫(Günter Jauch)的採訪,這名主持人私下也和她成為朋友。

伊娃曾應ICEJ德國分會的邀請,多次前往德國進行巡迴演講。她現身時總能與德國年輕學子親切互動,他們亦迫不急待想知道伊娃從猶太大屠殺中存活下來的個人故事,最近這次巡迴演講也不例外。

伊娃.厄本於1930年在捷克出生,由充滿愛的猶太雙親撫養長大,但在納粹對猶太人施行的種族大屠殺中,她失去了父母與祖父母。但不知何故,她卻能夠從泰雷津(Terezin)、奧斯維辛(Auschwitz)和格羅斯-羅森(Gross-Rosen)集中營,以及戰爭後期嚴峻的「死亡行軍」(death march)中存活下來,這次行軍奪走了她母親的性命。她有三次站在篩選人體實驗對象隊伍的機會,曾親身面對著殘酷的約瑟夫.門格勒醫生(Josef Mengele)。直到戰爭結束後,她前往以色列,拒絕說德文,也不願與德國有任何牽連。

伊娃對著這群德國學生清楚描述她的經歷,回憶起童年的自己過得相當無憂無慮,受到母親寵愛,還有著樂觀的父親,他們當時不肯相信納粹竟能威脅他們在布拉格的生活,但納粹入侵後,捷克猶太人的生活變得難以忍受。伊娃回憶起當時她拒絕將寵物金絲雀交給納粹,而選擇放走金絲雀,她含著淚表示:「至少我們當中有人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

1941年12月,伊娃和她的家人被帶到關押眾多教授、醫生和作家的泰雷津集中營,該集中營被納粹宣傳為「模範集中營」,不過在集中營的情況依舊相當不易。

1944年,伊娃一家被帶到奧斯維辛,她抵達這座惡名昭彰的死亡集中營後,第一次站在由門格勒醫生領軍的篩選隊伍中。伊娃回憶她強迫自己只能往下看,故只看到他發亮的黑色靴子,雖然她只有14歲,但她被提醒要謊稱自己18歲,才能用工作來保住性命。

伊娃表示:「在奧斯維辛,我們僅剩的一點都被剝奪殆盡,甚至連頭髮也不放過。我們被迫走入淋浴間,水傾流而下,忽冷忽熱,根本無處可逃,有人表示他們可能釋放毒氣,但我們不這麼認為。」

伊娃繼續說道:「我們抵達奧斯維辛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完全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我們看到煙囪冒煙,以為這些都是工廠,當時我們像沙丁魚一樣睡在一起,如果有人翻身,所有人都得翻身,若要去廁所,我還得爬過一堆身體才能去,有些身體甚至是冰冷的,之後我才知道那些是已死去的屍體。」

不久後,伊娃和她的母親被迫步行到格羅斯-羅森集中營,離開奧斯維辛時,納粹士兵給她兩隻左腳鞋子穿,她試著換上一隻右腳鞋子,但士兵卻用槍托打了她的臉,還因此掉了兩顆門牙,所以她穿著兩隻左腳鞋子和掉了兩顆門牙,步行到新的集中營。

但伊娃也記得並非所有德國人都是壞人,抵達格羅斯-羅森集中營後,指揮官將她送到溫暖的營房,並給她一雙合適的鞋子。

不久後,他們又被迫踏上「死亡行軍」,每天步行25到30公里。

伊娃回憶道:「如果身體太弱,他們就會將你射殺,當時只有少數人倖存,我也是其中之一。」

其中一位走不下去的人就是她的母親,她身體太虛弱,無法繼續走下去。

伊娃對聽眾表示:「第二天,我不得不繼續往前走,將我母親的屍體留下,當時我14歲,體重約25公斤,失去了雙親,感到極度寒冷又精疲力竭。」

接下來一個晚上,倖存的行軍者躲在穀倉內,伊娃躺在一些難聞的牛尿騷味的稻草上,次日早上,她被一名波蘭男孩嚇醒,顯然德國士兵利用狗來追捕行軍者,但這些狗未能聞出她藏在乾草堆中,於是丟下了她。

當時是1945年4月20日,戰爭即將結束。伊娃開始往東走,最後遇到三名捷克男孩,他們以為遇到鬼魂,就跑走了,接著她來到一處河邊,並聽到一聲槍響。

伊娃解釋道:「一名德國士兵站在我面前,準備對我開槍。就在剎那間,另一名士兵來到並表示:『放了她吧!她受了這麼多苦,不值得浪費子彈,省省吧。』

她補充表示:「省下的這顆子彈為我帶來三名子女、九名孫子女和15名曾孫子女。」

伊娃在河岸邊暈倒了,下一刻醒來彷彿置身天堂。一個波蘭天主教家庭將她帶到他們的農場,把她放在地窖內乾淨的床上,由於她太虛弱無法正常進食,他們給了她嬰兒牛奶,他們收留她幾個月,照顧她直到康復,但由於這些農民根本不相信她的故事,使得她在這段時間過得也並不容易,因此伊娃最後決定離開,去尋找她的家人和朋友。

伊娃來到布拉格一間收留猶太孩童的孤兒院,學習成為護士,然後有一天,她聽到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宣佈以色列建國,之後她遇到來自泰雷津一名叫彼得的老友。

伊娃說道:「我們在那個晚上一起跳舞,這支舞維繫了70年。我和彼得在1949年結婚,並來到以色列。我們現在有了自己的國家,而夢想在這裡為孩子建立平靜生活,雖然生活不是向來都這麼平靜,但至少我們是在一個能自我防衛的國家,再也沒有人能強逼我們離開。這是我們多年來打造的未來,不再執著於過去。過去一去不復返,我們只能繼續走下去。」儘管四十年來,伊娃從未談及戰爭,她在家中也不想放置任何德國事物。直到1980年的某一天,彼得帶了兩名口渴的陌生人到家中過夜,第二天早上,伊娃才得知他們從慕尼黑(Munich)來到此地,為的是更深入了解以色列和猶太人,伊娃發現他們單純又坦誠,而且真的對以色列很感興趣,在那之後,她又開始說德文,最近幾年,她更多次前往德國,在大小聚會中講述她的故事。伊娃尤其受到年輕世代歡迎,她喜歡用年輕時的語言與年輕學子互動。

伊娃堅持說道:「說出過去是我對歷史的交代。許多與我同年齡的猶太大屠殺倖存者都待在家中,但我選擇從以色列飛到德國,來到這裡與學生互動,鼓勵他們正確認識以色列,因此我沒有時間老去或死去。」

伊娃指著國際猶太大屠殺紀念日補充表示,猶太大屠殺倖存者每天背負著過往記憶生活,每年有這麼一天作為紀念,已別無所求。她最後說道,人們應當紀念這個日子且能夠從歷史記取教訓,並起來對抗現今偽裝成反以色列主義(anti-Israelism)的反猶主義(antisemitism)。

德國知名電視主持人約赫感謝伊娃再次來到德國,並補充表示:「本週您已對三千名學生演講,如果這些學生都能與另外十人分享故事,而其他人又將故事分享出去,我們就可以將這個訊息傳遞給更多人,只要我們站在一起,就能夠對抗反猶主義。」

 

為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奉獻


 

 

文章來源:ICEJ
文章日期:2023/01/30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團隊

 

 

經文與禱告

以賽亞書56:5
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記念,有名號,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

馬太福音5: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禱告
感謝神透過ICEJ的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讓我們得以成為安慰與祝福大屠殺倖存者的一份子,願神透過海法之家讓倖存者們在充滿愛與溫暖的環境中度過晚年,也為伊娃在德國的分享禱告,願神持續感動所有聽到她故事的德國學生與聽眾們,能繼續傳遞大屠殺的歷史,並謹記教訓,使其不再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感謝您繼續關注追蹤支持台灣ICEJ,最近因官網網站需要重整更新,若您訂閱本週台灣ICEJ電子報,為避免您在官網上訂閱電子報發生問題,以及我們因重整更新收不到您的來信,煩請您來信Email向我們訂閱 [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訂閱者姓名與您要收信的Email address即可。謝謝您。

 


 

認識台灣ICEJ

社團法人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簡稱 台灣ICEJ),是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 全球第一個華人分部,於2012年正式在台灣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其前身為台灣辦事處,於2004年起致力於連結華人眾教會,並分享以色列異象,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祝福以色列; 每年以奉獻支持關懷猶太人的回歸及慈惠事工、並帶領華人團體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且每週傳遞以色列當地時事現況及代禱消息給眾教會。更多認識我們或希望收到每週消息,請來信。

E-mail:[email protected]

官網:https://icej.org.tw

 

Line@:台灣ICEJ

 

 

FB:ICEJ Taiwan 華語